《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在隐居前,一直渴望进入“体制内”。
为此他从事过多种工作——督察员、测量员,甚至野兽守护员。每天兢兢业业工作,却始终未被列入公职人员之列。
现实与梦想背道而驰,看不到自己的前路在何方,这让他的身心饱受折磨,最终患上一场大病。
后来躺在病床上,他才恍然意识到:自己如此怨愤不安、昼夜难昧,不正是因为执念太深太重?
于是他选择抛开一切,走进森林,试图寻找内心的一方净土,这才有了后来的《瓦尔登湖》。
其实,隐居前的梭罗,不正是我们生活中的模样吗?
苦苦追求虚无缥缈的升职加薪、人人认可;
想要过得比身边人都好,苛求自己处处操心、事事完美;
迟迟放不下早已不再同路的人、翻篇的事;
活在原生家庭的阴影中,久久无法自愈……
这些执念让我们在工作上不得志,在人际关系中挣扎,在情绪中沉沦。
其实,生活本不苦,苦的便是欲望得不到满足;人心也本不累,累的是放不下的太多,给自己设下了内心的牢狱。
白素贞爱不得而生愁,法海求不得而生恨;唯有小青利落坦率,放下胜负欲,终于回归心之所向。
所以,善恶总在一念之间,成魔还是成道,都取决于我们的内心。
唯有放下执念,想开、看淡、放下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01
放下对“得失”的执念
听过这么一句话:“能折磨你的,无非是你在乎的,能困扰你的,无非是你计较的。”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真正让我们痛苦不堪,并不是我们失去的东西,而是内心的执念。
看过这样一个短视频,男人原本生意做得不错,结果却因为判断失误资金链断裂破产了,不仅赔光了家里的钱,还欠了很多外债。
自从破产后,他整天喝酒麻痹自己,也不管孩子和老婆,喝酒喝多了,就拉着人诉说自己的委屈。
而他的妻子为了维持生活,一天打好几份工,经常是在路上骑电车的时候啃干馒头来解决吃饭问题。
这天,他正在跟别人哭诉时,有人打电话来说她妻子骑电动车太着急,在路上被人撞了。
《菜根谭》有云:“世亦不尘,海亦不苦。”
短短数十载的人生,本就充满着无常事,可世上没有天大的事,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放不下的自己。
一旦我们一味在乎当下的得失,反而会失去更多。
生命苦短,该放的放,该忘的忘。
懂得翻篇,放下得失,一念放下,自在从容,这也是一生最好的修行。
明代史学家谈迁,花了26年,在50岁那年写就500万字的编年体史书《国榷》。
但在印刷的前一晚,手稿却被人偷走,多年的心血付之一炬。
他却没有沉浸在失去里,而是重新执笔开始创作,又经过了4年不懈的努力,终于将《国榷》的新稿完成。
如果他只在意失去的,也许就会少了一部好的史书流传于世。
佛曰:“执着于一念,将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就像沙子,我们越是将它抓得牢牢的,它越是会流失,摊开双手,反而会留下不少。
人来人往的世界中,历尽世事沧桑,看尽人间冷暖,才发现:
放下得失,不难过、不纠结、不回头、不争辩,心才不会累,才能更加淡定从容,才能心无旁骛地追寻美好。
02
放下对“伤害”的执念
“生活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做决定。”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伤害。
无端的诽谤,恶意的打压,背后的诋毁……如果一味沉浸在伤痛里,最终只会束缚住自己的前行。
从前,有个书生进京赶考,因遭人暗算,最终落榜。
屋漏偏逢连夜雨,陪伴他多年的恋人,也在此刻离开了他。
他伤心至极,每天郁郁寡欢,以酒度日。
一天,他在路上偶遇一位高僧,便向他请教解脱的方法。
高僧微笑着跟他说:“你只要好好跟我三天就可以了。”
三天内,高僧除了给他清水喝,再不给其他任何食物。
他每天不仅饥肠辘辘,还要干喂马、砍柴等一系列苦活。让他受不了的是,累了一天之后,晚上还只能睡马厩。
终于三天过去了,书生崩溃到嚎啕大哭,埋怨为何要自讨苦吃。
高僧说道:“从前的你何曾不是如此,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书生顿悟,决定告别过去,重新来过。
他开始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几年之后,终于如愿金榜题名。
最难熬的痛,不是伤害自己的人,而是那个不愿放下的自己。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女子,经常梦见一间黑屋子里面关了很多人,他们在里面不断发出争吵和嚎叫声。
她夜夜不能安眠,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有一日,她拜得一位禅师,禅师让她在梦中打开门锁,放出房子里的人。
当女子在梦中打开房门时,她发现,逐一走出来的,都是曾经伤害过她的人。
让她更想不到的是,最后走出来的人,竟然是自己。
她终于醒悟,人活于世,唯一能伤害自己的,是自己内心。
我们在乎什么,就被什么困扰。
季羡林先生在《一生自在》中说:
“若不能忘却,那疼痛便会时时鲜活,时时猛烈残忍地折磨着你,还不如就这样,淡然,再淡然,再淡然。”
对于过去的伤害,并不是原谅对方的过错,而是放下心中的仇恨,不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让自己不再被过去的伤害所困扰。
唯有放下伤害,内心才能获得宁静和平和,我们才能坚定地走向未来。
03
放下对“过去”的执念
巴尔扎克言:“人生不忘记许多,生活便无法继续。”
不要让过去束缚自己的未来,放下它们,重新开始,才能拥抱未来的美好。
曾在网上看到一位名叫阿淡的网友,和大家分享“过去的事情”。
阿淡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主要负责对外广告宣传策划的工作。
刚入职不久的他负责一款饮品的广告策划,饮品一经上市,便获得不同凡响的收益和掌声。
此后阿淡负责的几个项目收益均排在部门的前列,领导很是欣赏他,有意带他磨炼,往更大的领域发展。
阿淡为此很是沾沾自喜,开始飘了,自认部门内他是最棒的,别人都比不上他。
随着公司业务的改革,新的市场需求对个人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身边的同事要么空余时间报课学习,要么自学相关方面的技能,为新机会做好准备。
因先前的成就而自我膨胀,让阿淡无法再往前,他不仅未跟紧市场趋势,还固步自封在自己的领域里。
终于,新的项目任务下来了,阿淡执着于过去的经验,沿用老旧思维做策划,原本胸有成竹的文案,却在会上被领导批评得一无是处。
最后,领导搁浅了先前的培养计划,还把他调到其他岗位,阿淡既感愤怒又觉羞愧。
过去的成功就像一座牢笼,困住了阿淡前进的步伐,那么失败就是必然的。
经此一事,阿淡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决心重新开始。
他抛开过去的荣耀,不再念念不忘过去的成就,放下执念,沉下心来,学习新的知识技能,紧跟市场的变化。
几年过去了,阿淡变成了专业的方案策划职业人,在行业内小有名气,事业蒸蒸日上。
看过一句很扎心的话:“回忆是很重的惩罚,惩罚那些不愿往前走的人。”
一个总是执着于过去的人,是无暇顾及当下的。
所以,不管过去的因还是果,我们既要拿得起,更要放得下,过去的就让它过去。
只要一直往前走,不回头,我们才能卸下内心的包袱,再次轻装上阵。
而那些我们以为永远无法跨越的坎,其实早已被甩在身后。
人生最大的战场不在外界,而在内心。
执念越深,痛苦越深;执念太深,便成魔障。
不为得失沉沦,不被伤害束缚,不被过往困住,才有可能碾碎自缚的牢狱,敲开重生的大门。
就像《断舍离》一书中曾写到:
无能为力的事,当“断”;
生命中无缘的人,当“舍”;
心中烦欲执念,当“离”。
世间烦恼千千万,但解开它的钥匙就在我们自己手中。
破我执,方能得自由。
放下心中的执念,也是与自己和解的一种方式
一个人的成熟度,便在于治愈自己创伤的程度。过去是重要的,但它再重要,也没有我们的此刻重要。所以放下心中的执念,从中吸取教训并成长,活在当下,专注于眼前的一切。
在色彩识人心理学中,我们可以拥有“放下”的能力;首先运用色彩识人技术看到真实的自己,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看到困扰自己的真实情绪;
然后运用色彩疗愈技术清理、释放情绪,让情绪可以自然流动,允许一切的发生,也就能放下对自己的评判,放下心中的执念,放下苦痛纠缠,感受自己的真实体验,把关注点放在当下,找到内心真正的平静与成长。
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放下执念,是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原谅与否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照顾好自己、疗愈自己,给自己重新开始的机会。如此,我们便可以珍惜当下,去做我们可以改变的事情,去追求未来可期的东西。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