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声音中创作语言。朗读出诗人的世界,你用有节奏的、有感情声音,是你在为世界带来诗人的声音。你自己去创编儿歌,发出的就是自己的声音。
绘本《鼹鼠的音乐》讲述了音乐的作用:音乐可以丰富生活、慰藉心灵、缓和战争、带来和平。课后,没有让孩子们进行写绘,而是选择了面对面谈话。因为这里涉及到一个核心问题:音乐可以带来什么?
思维就是疑问。讲课应引起疑难,由师生共同讨论。生动的讨论,可以刺激学生理智的热情,唤醒他们对于理智活动和知识以及爱好学习的强烈愿望。
提问:你自己有没有喜欢弹的曲子?在你弹的时候你感到怎么样?
1.在我弹古筝,听琵琶,吹笛子的时候,我感觉很美妙。(刘益合、李新冉、王炘颖)
2.在我弹钢琴的时候,我感觉我成为钢琴家的梦想会成真。(傅振轩)
3.在我吹树叶的时候,我感觉很悠闲。(孙俊贤)
4.在我唱歌的时候,我感觉很有力量,很感动。“我勇敢做我自己”(孙俊贤)
5.在我弹《日出》的时候,我感觉像真正看到日出一样。(李明哲)
6.在我唱《大海》的时候,我感觉很经典,有水的感觉。(赵泰萱)
7.我打架子鼓的时候,我感觉很有节奏,感觉自己很帅。(张紫勋)
8.在我弹《欢乐颂》的时候,我觉得很欢乐。(于沐曦)
9.我听北极星唱《沙漠骆驼》的时候,我觉得你们要燃烧了。(韩少钧、张老师)
10.我唱《偶像万万岁》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想动起来。(杨兆昕)
范围上,他们没有局限在问题提到的“弹琴”上,也没有局限在绘本本身。还谈到了听音乐,自己唱歌,有个孩子与自己的梦想相联系。孩子们每提到一首曲子,我都会搜来共同听一段。验证是否有同样的感受?在想象力和感受力的促进下,他们感受到了音乐的美感、动感、力量感、心灵触动。
“当场谈话”的形式,让孩子觉得很新鲜。老师作为记录者和引导者,主要由自己来发表观点。孩子们情绪上是热情的,有聆听愿望的。
当学生具有这种兴趣和感情,并且受到相应的鼓舞,那么讲课就引导他们进入完成理智工作的轨道。就像一条潜能很大的河流,导入一条专门的路线,以便使水力转换为电能。
结合晨诵的常规课,我们一起来创作一首关于“音乐”的诗吧。上周是对《风》的改编,这次再升级,借助熟悉的诗歌结构,把自己的话说成“诗”。进入书面创作的轨道。
我先用“我唱《偶像万万岁》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想动起来。”示范了第一节。
谁也没有看见过音乐,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当我想动起来的时候,
我就知道音乐就在这了。
下面,我们开始一个个想,是否适合改成诗,如果可以,想想合适的词。
你觉得“欢乐的时候”,应该说“跳舞”。“有节奏的时候”,可以说“玩耍”。
——“有力量”想不出来用哪个词。
——用“陪伴”吧?
——好!
下课后,我把这首诗按小节裁成小条,让创作该小节的孩子带着另外两三个孩子进行练习,练好后进行录音。录音放到了班级打卡群里作为示范。并告诉孩子们第二天进行录像,于是他们第二天都穿着漂漂亮亮的衣服来学校了。这种仪式感的被尊重、被重视的感觉应该很好吧。
这种由孩子们共同讨论创作,老师在最后进行理智引导,他们的热情和愿望激起的元认知系统,比苦口婆心的话语有效得多。找来自己的小伙伴练习起来吧。
彩蛋(把孩子们近期做的儿歌配画作品扫录了一下,欢迎扫码观看)
恰好,今天二年级小铃铛诗歌朗诵会,正好可以激起孩子恩儿歌练习结果的期待。打印好门票,作为对儿歌配画认真、朗诵按时完成的孩子的鼓励,静心聆听,激起对舞台的回忆和期待。等北极星再积累一段时间,我们也开一个朗诵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