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羊脂球和秦淮女子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妓女这一形象在文学作品中一直饱受非议,人们更是对其贬多于褒。
在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羊脂球》里,国家沦陷时,那些自诩高贵的伯爵和的资产家们还不如羊脂球爱国。饥饿时,大家都装作没有准备食物,鸟先生更是毫无尊重地调戏羊脂球。当羊脂球拿出食物时,鸟先生毫无羞耻心、理所应当、故作高雅地享用她的食物。在这里,羊脂球的存在是一个美好的代名词。 她为了救一群虚伪做作的人离开,委身给自己厌恶的德国侵略者,没有人能理解她的痛苦,他们只是认为羊脂球在做着自己本该做的事,对羊脂球并没有伤害,这才是人性丑陋和可怕之处。
另一面,在严歌苓笔下,人们口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秦淮女子,却身怀大义,心向光明。在南京沦陷之际,十几个秦淮女子逃难至威尔逊教堂。起初,教堂里的人不愿救助她们,经过一番争执,神甫暂时同意她们借助这里。以孟书娟为首的学生们看不起秦淮女子,对她进行言语上的侮辱。而教堂外,日军在大肆地杀害战俘、残忍地凌辱南京的民众。经过几日,日军最终发现了教堂里的女学生,美其名曰地要求会念诗的女学生们去参加晚会。危难之际,以玉墨为首的秦淮女子们主动站出来装扮成学生的模样,愿意代替女学生们去参加这一场有去无回的宴会。
这两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同处于国破家亡时期,同样身份甚至面临同样的抉择,不同的命运归根到底源于不同的文化差异,既为我们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又毫不夸张地揭露了人性的丑恶。本文主要从这两部作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论述。
羊脂球和秦淮女子有着同样的身份,都面临着国破家亡,同样面临着艰难的抉择,都有着一颗赤城的心。
羊脂球和秦淮女子都是妓女,靠卖笑为生。不管是上层人士还是寻常百姓都是看不起她们的。在马车里,富太太们视羊脂球为“社会耻辱”,所谓的绅士和富商更是对她说着下流的言语。而当羊脂球与他们分享食物时,他们像一群强盗把一篮子食物打劫干净。面对普鲁士的军人,他们阿谀奉承,只有羊脂球直言自己对这些侵略者的不满与仇恨,她的言论令一群没有主见的富太太们也有所动容。羊脂球痛恨德国军队,但是为了大家能安全离开最终选择妥协。
另一边,以玉墨为首的秦淮女子在开始时同样受到教堂里的人抵制。女学生们羞辱她们,她们也不恼,只是安分守己地住在地下室。豆蔻冒着生命危险想要修琴给奄奄一息的小士兵弹上一曲 ,让女学生意识到了自己狭隘的认识。当学生面临危险时,秦淮女子选择帮助女学生逃离,而让自己陷于危险之地。
这两部作品在相同的背景下,给了我们对人性的反思。如果人可以区分高低贵贱,那么什么是高贵,什么是低贱。高贵的伯爵用高高在上的语气要求羊脂球解救他们,却又在被解救后对她嗤之以鼻;众人口中低贱的羊脂球为了解救大家,屈服给了侵略本国的,事后却受到了大家轻蔑的眼神和冷漠的对待;被传唱了许久“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秦淮女子在危难来临之际,把生的机会给了学生。如果以人的身份来评判一个人是高贵还是低贱,那么这个社会必定黑白难辨、人性颠倒。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用的民族精神。面对国家沦陷时,羊脂球同行人选择忍辱屈辱,逃离国家。在逃离的路上,人们互相猜忌。面对德国军官,同行的正经人满是恭敬奉承。当一位德国军官以羊脂球为代价才会放众人离开时,大家一开始很激愤,但过了一夜又改为怨恨羊脂球,认为那种事对羊脂球来说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伯爵和鸟先生们竟想丢下太太们逃走。最后,羊脂球迫于大家给的压力屈服了,她想要解救同伴,而在同伴眼里这是件值得欢庆的事,只有高尼德一人认为这是荒唐下流的。第二天出发时,这个解救了众人的姑娘遭到了众人的排斥。羊脂球的遭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文化背后的残酷。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坚定地选择了实现自己的个人利益。
另一个民族,南京沦陷之际,一群秦淮女子躲进教堂。起初,教堂里的人不愿救助她们,经过一番争执,神甫暂时同意她们借助这里。以孟书娟为首的学生们看不起秦淮女子,对她进行言语上的侮辱。彼此发生争执时,赵玉墨搬出了世人给她们定义的一番话:“就凭人家赏你个老鼠洞待着。就凭人家要忍受我们这样的人,就凭我们不识相、不知趣给脸不要脸。就凭我们生不如人,死不如鬼,打了白打,糟蹋了白糟蹋。”令在场人的鸦雀无声。一番言论在众人心里都扎了一根刺,学生们似懂非懂,大人们无地自容。日军日复一日残忍地杀害南京百姓,使教堂里的人慢慢团结起来。面临日军有去无回的宴会,十三个秦淮女子选择装扮成学生去赴这场残忍的宴会。秦淮女子的个人大义,让我们看到了这是一个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
总的来说,两部文学作品既相似之处,又各有千秋。战争,对所有人都是一场考验。莫泊桑和严歌苓站在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上为我们展示了下层人士在战争中所迸发出的人性魅力,让我们对人性有了更深一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