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了《读懂小学生》第三个案例“如何帮助学生缓解分离性焦虑”。
看到晓樵的在校表现:三天两头身体不舒服,不是头痛就是肚子疼……。我想到了我的学生梁书岩,他是一个瘦瘦的男生,性格非常安静。每次上学,都要让他的妈妈把他送到座位上才行,有时在教学楼外遇到他,我说:“梁书岩,我们自己去教室好不好?”他就会紧紧抓住妈妈的手,躲在妈妈身后。有时,他没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他的父母就给老师发微信:“老师,梁书岩没有完成作业,他怕老师批评他。”甚至于每到周一,他的父母就为他请假,肚子疼、头疼、感冒了、嗓子疼等等原因。我试着与家长沟通,家长回答:孩子胆小,身体弱等等。与孩子交流:孩子一句话也不说,只是怯怯地看着你。原来挺优秀的成绩,经过长时间的落课,到了中下游。
怎么办呢?我把他的作业、时间截图发给他的父母,让家长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然后和孩子的父母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告诉他们:
1、 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有求必应,会使孩子不能正确估计自己。
2、 若是环境发生变化,孩子的应变性差,容易产生焦虑倾向。
3、 要学会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能过度关注他,要积极培养他坚强、勇敢的品格,独立的性格,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
4、 安慰和关怀是抚慰孩子焦虑情绪的一剂良药。家长要多陪伴孩子,让孩子有安全感。
除此之外,在课堂上,我会多关注他,让他敢于回答问题。这样,到学期快要结束时,他连续一个半月没有落课,而且自己可以从大门口独立去教室了。
孩子不是生来胆小,是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过分溺爱与保护,使他们不敢自己独自迈出一步,导致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孩子还像幼儿时期一样,离不开家长一步。
现在,每个家庭最多两个孩子,做父母的或祖父母、外祖父母非常疼爱他们,恨不得把最好的都给他们,不愿他们受一点委屈。可是成长的路上,注定要有坎坷、挫折、磨难,所以家长们要学会放手,让孩子们像雏鹰一样勇敢地在蓝天下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