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对专业书籍是怀有一颗敬畏之心的,这“敬”和“畏”旗鼓相当,当我每一次面对专业书时,这份敬畏就在我心里“哐哐”擂鼓,吵得我心神不宁。总想着,既然涉及专业,那么文字晦涩难懂怎么办?我本身专业知识不够支撑我读下去怎么办?如此以往,我竟是没好好读完过几本专业书籍。但是在老师反复建议之下,我也觉得改抓住大二的时光,好好提升一下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眼界,遂翻开这本《重访灰色地带》。我在刚读时对于文字信息的摄取速度较慢,不能完全消化,所以反复将导言和第一章内容读了几遍,本篇笔记也将针对这本书的导言和第一章来浅谈一些我的收获和想法。
导言从宏观上介绍了传播学术史,信息量宏大而庞杂,所以读起来让人觉得有些吃力。导言主要聚焦于被宏观结构忽略和遮蔽的任务和时代,打破及有秩序,暴露冲突与矛盾,看到一种完全不同的可能性。
要挑战宏大叙事的霸权,首先必须打破现有的界限分明的分类体系,采取“陌生化”的策略,悬至成见,将这些“特例”从“公识”和“传统智慧”中解放出来,回复它们被武断地归类前所具有的那种模糊的、充满歧义的、令人难以抉择的状态。这样,那些黑白分明的界限你之间的灰色部分才能重新发言,打破既有秩序,暴露矛盾与冲突,让我们反思原有叙事的武断性与局限性,看到一种完全不同的可能性。
刘海龙老师所言的“灰色地带”并非黑与白、是与非的中间地带,而是在传播研究史中往往被忽略的人和事,并不带任何价值褒贬。这里的灰指的是在宏大叙事中有意被省略或遮蔽的个人与事件,即那些令人尴尬、无法被嵌入到某个连续事件流的“个案”和“特例”。 以往的传播学研究总是一种宏大的、单一的叙事逻辑,似乎有些理论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去重访这些灰色地带,可以让我们从过往的断裂中找到连续,并为传播学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
把历史变成哲学或社会科学注脚的做法,最终受损的是历史的丰富性和人文关怀。反讽的叙事最突出的特这个是放弃了以简化的方式对学术史打包概括的野心,转向寻找既有的主流叙事中蕴含的矛盾与缝隙,发现被意识形态掩盖或歪曲的问题,并以此为线索,展现整个话语系统的固有缺陷。
刘海龙老师提到的“反讽的叙事”,正是本书极具特色的看点,我在阅读之前就看到书评说:“这种叙事方式让读者在阅读时不会觉得生涩无聊,反而如同阅读小说、传记一般,觉得生动有趣。”
第一章主要就拉斯韦尔的成绩展开。拉斯韦尔是一个克里斯玛式的开创者,但是一个学派或学术传统的建立除了开创者,还需要经过阐发、衍化、修正、重新建构、传造传统、解构传统、回应内部和外部竞争等一系列过程。拉斯韦尔的学术传统是因为在这个阶段出现了问题,他的学术研究缺少谜题,因此失去了吸引力。
1948年莱曼·布赖森编写的论文集《观念的传播》出版,其中包含了两篇重要的文章,一篇是拉斯韦尔的《社会传播》,一篇是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大众传播、流行品味和有组织的社会行动》(Mass Communication,Popular Taste and Orgnaized Social Action)。这本书代表着传播学研究未被体制化之前,早期社会学者和人文学者对传播问题的模糊想象。这本书不提供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而是为传播研究提供一个开放论坛。
在《社会传播》发表的时候,拉斯韦尔已经进入耶鲁法学院,宣传、世界革命、传播等问题已经在他的研究视野中淡化,所以《社会传播》可以看作拉斯韦尔对自己过去宣传研究和传播研究的总结。而在《社会传播》发表之后,施拉姆推动了传播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建立。为了追求学科的合法性,新的理论框架和学术领域逐渐建立。与此同时,哥伦比亚学派开始围绕个人决策如何形成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并将小群体研究和量化研究整合进了传播研究。而来自欧洲的阿多诺和来自芝加哥学派的米尔斯则暗示着新的研究范式的冲突。
从后续的历史来看,拉斯韦尔《社会传播》一文中与实证研究相关的主题被后来的主流传播学派保留了下来,而拉斯韦尔看重的其他主题则因为与主流的研究范式不同而被扭曲和遗忘。
《社会传播》中的拉斯韦尔的传播观念不等于拉斯韦尔模式
对拉斯韦尔5W模式的批评主要包括:这个模式是政治传播的宣传模式,含有传者中心的控制思想;这个模式是单向的,缺乏反馈;这个模式是线性的,忽略社会环境;这个模式暗示魔弹论,没有对传播意义的编码和解码过程。但是
1.拉斯韦尔明确提出了传播的反馈问题
2.拉斯韦尔不仅没有忽略传播环境的问题,反而可能过分强调了传播环境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3.拉斯韦尔不但不主张传播的魔弹论,反而传播必须适应受众心理和文化传统,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这与有限效果论有相似的地方。
我们在课堂上其实已经学过了“四大奠基人”相关的知识,在这次阅读之前,我又翻开书本重温了一遍,并在阅读后将课本知识与本书所讲进行了比对,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也变得更加全面和完善。在这章的末尾处,作者所写令我感触良多:
当神话逐渐变成教科书上的尝试,拉斯韦尔的鲜活思想便成为干巴巴的教条。他的思想被曲解,成为任人攻击的稻草人,另一方面我们则失去了真正的反思社会科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机会,思维与语境的错位,使得不该被批判的5W模式成为后人关注的中心,拉斯韦尔思想中丰富的内容和具体语境反而被忽视。相反,拉斯韦尔在处理学术与实践问题上的失误则逃过了真正的严肃讨论。
我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除了学习知识之外,还看到了一种研究、看待问题的方式,所以我也对这本书的作者刘海龙老师充满了崇拜之情。其实刘海龙老师不是要破坏现有的秩序,重建新的秩序,而是在现有秩序中关注边缘,关注此前被忽视和遮蔽的理论。而当今社会,不论是人们对女性的关注提升、提出对学生减负还是出台很多适老化措施,其实也是在增强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进行关注和帮助,而这些弱者则是之前人们视野中的边缘人,是灰色地带。如今,灰色地带被看见,才能让社会制度更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