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至今,除去加班的4月,前后历时45天,我终于完稿了10万字的长篇拉力赛作品《萧萧数年》。
创作小说的想法,始于去年5月长篇马拉松赛,由于意志不坚定,写了不到1万字,就浅尝辄止。直到今年3月初,长篇拉力赛开赛,我将其列入年度目标,准备用2至3个月收官。
写文四年来,这是我第一次进行长篇小说创作,场景、情节和人设,大多基于现实经历改编。对于人物塑造、情节推进、小说语言与表现手法等,都没有太多顾及,甚至小说大纲都不曾写,只想写满4年间的故事,每一年控制在2.5万字左右。
我带着故事来参赛,只想给自己一个交代。
在6.8万字时,我预感到情节写完时,字数尚不够,于是停滞了三四天,琢磨何处可以添加情节;到8.8万字时,第二次延展情节,最后一次卡文,则是9.8万字,此时的思路是完善,毕竟10万字的体量,修修补补凑出2千字不难,但这个过程,拖了两天。我终于体会到了写作文凑字数之痛苦,也担忧后面的情节有“狗尾续貂”之嫌。
这部作品,最初定位是“回忆录”,我与数独的故事,在许多地方都有零星记载,借此篇情节,能串联起一段完整的回忆。可是现实中的经历,难免寡淡重复,要制造冲突、高潮与波折,要考虑章节之间的连贯与平衡,很快我就开始杜撰情节了。
许多朋友都在问:写实吗?我的回答是:虚虚实实,亦真亦假。
如果以一个词形容撰稿过程,我想是“拼凑”。拉力赛的最低字数线就是10万字,而我原定的情节,写6万字刚好,10万字显拖沓而有难度。为此,我拼凑了个人经历,对自己的期许甚至幻想,拼凑了身边人的故事,拼凑了过往写的文章、日记,以及一些所见所闻的联想。
整体而言,全文冲突性、连贯性不足,情节零乱、平淡,重讲述故事而轻塑造人物,像流水账,亦有东拼西凑之嫌。此外,我的文风还是未能跳出“散文化”窠臼,场景描写偏多,欠缺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角度塑造扁平,明暗线索几乎没有,跟一部成熟的小说作品比,简直不堪卒读。
最后9.8万字时卡文,我开始检视全篇,对前面的情节进行最后交代,重点做了渲染与过渡,但还有部分突兀。后半程,主角的事业理想线和初恋感情线,都没有达到理想的表现效果。
画儿姐的处女作《混在985》,是我此次创作的对标作品,之前读这本书时,我是带一些批判性的,完稿后重读这本书,始觉许多弱点自己亦没能避免,在人物刻画、情节起伏方面,比之还有差距。
但毕竟是心血凝结,自我感觉还不错,至少匹配当前的写作水平,如果自己都不喜欢,怎么指望读者喜欢呢?期待两三年后回望,能有改进提高。
许多长篇网文,都充斥着口水词,而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每个词、每句话,我都进行过思考与打磨,以短篇甚至散文的标准要求自己。沿用我一如既往的文风,“着了的”尽量少用,短句尽量多用,全文无认知以内的语病、错别字,也尽量规范用词,避免网络热词。
我的写作习惯,是“二稿终稿制”,先把想到的内容随意写出,再逐字逐句打磨。三月的节奏,是每周末去图书馆待一天,日产出六七千字,工作日晚上,有时写一两千字,有时只构思,不动笔。五月开始,工作上24小时两班倒,我就在早晨交班后,直接去附近咖啡馆,买一杯咖啡坐下写一天。每周一杯的咖啡,除了提神,更提供仪式感。
五月调休时,日产出能达到6千字,值班忙里偷闲,也能产出3千字左右。但我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此感谢一位监督员姐姐,线上陪伴我一星期,给予反馈、“催租”与鼓励。期间我写稿3万字,成功渡过第一次卡文难关。
此外,感谢瑞幸咖啡提供的情绪价值,感谢几位人物原型给予的反馈和建议,涉及姓名、隐私、名誉等人格权的法律问题,感谢我的律师朋友予以解答。
感谢某电脑维修店,某日傍晚我骑电车被后车追尾,电脑屏幕破碎漏液,店主延迟下班一小时,等我去维修。
最后,感谢我命途多舛的小新电脑,陪我“闯荡文坛”,继前年进水换主板之后,又换了屏。写小文章赚的这碎银几两,都用来修理你了。
这段时间心力交瘁,待元气恢复,要开始备考了。
完结,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