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我出生在西安东郊白鹿原上的一个小村庄里,父母都是农民,都是中学毕业,家境还好。从七岁开始上学,认识字以后,对书籍就有了很大的兴趣!那会,书都比较难找,基本上就是课本,再就是别人家的书,小人书居多,偶尔有些杂志,大部头的几乎没见过。记得村里有个装订厂,会有一些印好的书籍,在那里装订,于是就有了一些不成册的分页可看,还记得当时看到的第一个有印象的故事是《大刀王五》。后来,父母看我爱看书,就有意的在下塬买东西时,给我在新华书店里买上几本书。第一本较厚一点的是《十万个为什么》,简直翻成了稀巴烂。后来,又买了《365个故事》,《唐诗精选》等等。最具有文学性的是一本线装本的《西游记》,绿皮,线装,简装书。这本书陪伴我的时间最长,整个小学阶段,都在读,翻来覆去,好多遍,到最后,书都掉页,这是读烂的第一本书!最后这本书被借走,再也没有回来!
中学是在西安西郊的一个子弟中学上的,同班同学基本都是工厂里的孩子,家庭情况较好,明显有些同学家里有很多我没有看过的书。《上下五千年》是一个好友主动借给我看的,这是一套世界史的丛书,有六本,从这套书开始,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外国的历史,印象颇深刻。这套书也没有再还给他,一直留在家里,在老屋翻修时,失去了踪影。中学的时光主要用来学习课本知识了,读课外的书较少,有个表哥在印刷厂工作,每月都拿来一些杂志来看,《故事会》、《家庭医生》等等。学校的黑板报有一个古诗词的栏目,记得特别清楚的是《诉衷情》,这是我第一首有记忆的宋词,第一次知道了“匹马戍凉州”的陆游,也是一个词人!当时刚从小学上来的我,一下子就被这样的风格给吸引住了!可惜,除了课本,再没有合适的地方能读到这些有意思的宋词,只能先束之高阁,等以后再说吧!
转眼间中学毕业,考上了西安师范学校,还是大专班,用中学时的教导主任对我爸说的话来说,就是“一马跑到了校场”!从此开始,真正的读书生涯开始了!师范的学习是比较轻松的,文化课的要求比高中要低一些,于是就有了大量的时间来读书。先读的,仍然是课本,《古代文学选》,《现代文学选》,《世界史》等等,都是我感兴趣的。学校的图书馆基本上没有开放,借的书不多,已经记不起在图书馆借过什么书了,但是,图书馆里的报纸很多,看的最多的就是《中国青年报》了!了解国家大事,寻找体育消息,都在这张小小的报纸。最有意思的是看上面的评论,第一次学会了怎样去想社会上发生的实事,可以说,是第一次成功的洗脑!
在师范期间,读当时最流行的杂志《读者》、《青年文摘》,喝了很多鸡汤,有毒没毒不知道,但现在看来,应该是没有把我毒倒。看了中学时想看而没有时间看的武侠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古龙的对话,黄易的脑洞大开,都给我留下来深刻的印象。在后面的两年,班里的同学开始自学考试中文本科,有一门课是《红学研究》,只有一本薄薄的小册子,翻来翻去,加上对原著的研读,《红楼梦》成了我第一本读的比较深入的名著。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样的诗词让我一下子对曹公子充满了敬佩之情!里面的人物,文中的诗词,都是吸引我阅读的理由!直到现在,大部分判词都还记得,诗词改编的歌曲也能唱上几首!也是在这个时候,古代文学史也成了爱好之一,古代那些名垂青史的先贤逐渐和我成了梦中的朋友,他们的著名篇章也在这个时期被我大量的熟记。古代文学,就在这个时期有了小小的积累,也成为我以后阅读的一个主要方向!
99年,上班工作了,在一个小学里教数学,读书也更自由了。专业书籍,单位给推荐了一本《给老师的100个建议》,说的什么,都没有啥印象了,就记住了要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小学数学教师》是这一阵一直订阅的杂志,上面有专业的文章,对教学有用的都收集了下来。紧接着,拥有了自己的电脑,又想法拉了一根网线,网上冲浪一去千里!在网络里,读到了太多的教学实录,学习了更多的教学设计,感觉自己的业务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专业的教育书籍,几乎没有涉猎,还在吃上师范时的老本,时不时把《教育学》、《心理学》拉出来再读一下,为写论文找点理论依据!有钱了,买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唐宋词鉴赏词典终于到了手中,可惜的是,书有了,读书的劲头偏偏又没了。再也没有上学时的那种狂热的喜爱,有空翻一翻,没空就算了,这本书可以说没有怎么读,最多能有十分之一读过;再就是查资料的时候用一用而已。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
作为一个陕西人,陕西作家的作品是一道难以忽视大餐。上小学的时候,还不知道路遥是谁,就看了《人生》的电影剧本。懵懵懂懂中,知道了有些人一辈子就是在画圈,画来画去,还是画到了起点。《废都》看的时候是根据西安承德现实在读,感觉真实感很强,但是从现在这些年的社会事件来看,真相比小说更让人难以接受!《白鹿原》是我的老乡所写,我家在塬的西侧,陈先生家在塬的北侧,相距四五十千米。读这本书完全具有代入感,无论是注重的村庄、民俗、人物,都能在现实中找到相对应的真实情景,感觉非常亲切。尤其是其中的语言,完全就是用方言来读的,很带劲!这本书页教给了我很多西安话中的词语的写法,让我知道了自己对于方言文字化的匮乏。第一次读的时候,是借别人的书,陈先生千古之后,我专门到书店买了一本典藏版,这本书可以留给孩子,这可以说就是我家乡的历史!
网络时代,网文是跨不过去!《诛仙》,给了我非常大的冲击,小说还可以这样写?后来,《回明》的出现,又一次更新了我的观念,脑洞再一次大开!从此开始,网文成了阅读的一大部分。《明朝那些事》,《步步生莲》,《锦衣夜行》等书,让我对中国的历史有了更加细致的了解;《间客》,《庆余年》,《将夜》,《朱雀记》,《盘龙》等书,让我认识到了人的思想是多么的宽广,真是思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些风格各异,内容广泛的网文小说,都成了我闲暇时读书的内容。而且是抱着手机看电子书,一切闲散时间,都是用来读这些书了。也许大部分人认为这些网文的文学性太低,但真的看过这些书以后,我真的感觉收货颇丰。这些作者完全不是以前读过的那些作品那样,无论是文学性,还是思想性,都有很大的不同,而且涉猎面非常宽广,对我的知识面的拓宽,起了很大的作用。以前不知道,没接触过的,都从这些书中得到了补充。这些作品最大的特点,是跳出了传统文学作品的束缚,写作的内容千奇百怪,但又不是完全的编造,有自己的逻辑在里面,有作者的思想蕴含在期中。读完以后,发人深思!有几部书,我都是读了好几遍,反复思索期中的哲理。除了这些网文以外,畅销文学作品也读了不少。《藏地密码》,《鬼吹灯》,《盗墓笔记》等等,让人领略了不同的风景,不同的旅途,不同的民族。
对于古代文学的喜爱并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削弱,叶嘉莹的唐宋词十七讲,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蒋勋的蒋勋说宋词等等,也是在这个阶段反复阅读的内容。在专业书籍方面,得益于单位的一位颇有成就的同仁的引领,主要读了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皮亚杰的《我们这样学数学》,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等教育专著。通过这些专业书籍的啃读,自己的教育观有了明显的系统化,以前一些不太明白的,似是而非的想法,做法,都找到了合理的解释,有了更合适的操作方法,自己内心逐渐的变得强大起来,对于自己的教育之路,基本上有了明确的方向!
最近这半年,主要读了一本书《南渡北归》。读完之后,心潮难平。通过书中那些翔实的事例,对于近代史的认识,又更新了一次。以前总是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大师级人物,不回国,宁愿在国外;为什么我们现在的教育出现了这么多的难题;为什么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读完了这本书,感觉一切都有了答案,又感觉一切都没有答案……
两千多年前,屈子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然而,所求为何?为何而求?国学大师陈寅恪在为王国维撰写的碑铭中说: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我想这就是我此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