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生活 环境探索
今天写的内容有些标题党,原本是写的标题是《从好奇到理解》,根据有些词不达意,又想到《从笑脸欢送到哭闹拒绝》,当这个标题写出来后,感觉还挺符合主题。
早晨送老大出门上学时,照例要给大家打招呼再见,老二坐在婴儿车里面带笑容看着我们,我们照着手跟老二再见,他看着我们晃着手,他也抬起手臂给我们再见,一边晃手臂一边大声的笑着,非常开心。每天笑脸欢送我们出门,这一刻感觉很幸福。
一般晚上回家开门后看到我们回来,高兴地上蹿下跳的,表达他喜悦的心情。
老二现在九个月,已经可以开始用简单的动作和表情外化他的情绪。这表明他在慢慢成长,慢慢的学会人类社会基本交往的动作与表情。
因为养过一个孩子,知道孩子会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该表现出不一样的情绪,不让我们出门,看到有人出门就哭闹,不高兴,不想让人出去因为没人在家跟他一起玩耍。我们老大有一阵子就是这样,会撵人,尤其是早晨她妈妈出门上班时哭着闹着不让走,当时是采取不让孩子看见悄悄地走人,看不见也就没情绪产生,不会去哭闹。
有时看着孩子一个劲的撵人,不让人走,头脑中偶尔会冒出不上班多好,在家多陪陪孩子,怎奈为了生计,这也就是个念头,想想也就过了。现在掌握的技能,真不上班了,在家全天陪孩子,估计也没啥时间去做事,做个自由职业者也不够格,实际上不论上班还是自由职业者都需要工作,都要有固定的时间投入,不会那么完美解决孩子陪伴的问题。还好的是孩子这个时期不会延续太长时间,随着孩子的成长,顶多几个月就过去了。
从笑脸欢送到苦恼拒绝,这是孩子智力发育的表现,他的大脑在发育,他的意识也在成长,从一开始不知道爸爸妈妈外出对他有什么影响,笑呵呵的面对一切。慢慢的有所理解了,或者说在家玩耍时感觉缺少点啥,没人陪她玩了,就会产生要人陪的需求,爸爸妈妈每天晚上回家能陪她玩,陪她开心,就想经常陪着,表现形式就是看到你出门时,知道你要外出很长一段时间,他看不到你,他想玩时没人陪,就用哭闹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这也算正常的情感表达,每个孩子都会有所经历。有的孩子过程有些长,有些孩子过程短,观察下来,过程短的孩子一般是在家玩耍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知道接下来几个小时有人陪着他玩,并且玩的很开心,所以愉快的忘记与父母的暂时分别,积极投入到自己游戏的事业中。
从这一现象中,我想到我们在学习,在认识新的领域时,随着我们对新事物的了解越来越深入,自己能够从行动中得到反馈,并且不断收获新的成果,好奇心得到满足,就会逐步脱离对大咖,权威的依赖,因为发现大量的资料和信息随处可得,自己通过阅读与实践,在进行思考总结,也能完成学习与实践,渐渐的自己意识成长起来,通过不断的成果反馈,塑造自己在这一方面的自信,独立思考的状态出现,自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游戏”的事业中,全神贯注的去玩耍,去学习,去实践,去思考。
自主学习的状态大抵如此。同时,自主学习是一种可以习得的技能,从小练习效果更好,练好自主学习童子功,搞定初中和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