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调查:邛崃马湖钓鱼台与姜子牙
文/狼烟诗影
四川邛崃市大同镇马湖社区响水潭村有一座“钓鱼台。”这个钓鱼台有一个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的故事。根据当地老一辈的人讲,几千年前,有一个白胡子老翁长年在仠濮水边“虎牙石”上钓鱼,由于仠濮水两岸经常有很多人在钓鱼,也没有引起人们对白胡子老翁的注意,钓鱼的人多了,都习以为常。
在齐口滩上面不远的文井江边,有一块大石头叫“虎牙石。”据说就是姜子牙当年钓鱼的地方。
邛崃民间传说,姜子牙来马湖,就隐居在马湖山中,每天都到濮水边“虎牙石”上去钓鱼,却又从来没有人看到他钓到过一条鱼。
有一天清早,一个砍柴卖的樵夫对姜子牙说:“你钓啥鱼啊?天天看你钓鱼,连小虾都没有看到你钓到过一条。姜先生你今天钓到鱼了吗?”姜子牙也不说话。樵夫走过去把姜子牙的鱼竿拉起来一看,见鱼钩是直的,就说:“哎呀,你如此大岁数了,连钓鱼都不知道是如何钓的!你看,你这鱼钩都是直的,怎么能钓得到鱼呢?”
姜子牙笑呵呵地说:“我不是在钓鱼,我是在钓“王相”,“王”来接我的时候,我便不钓了 。”
樵夫说:“看你这样子,还想钓“王相”?“王相”听到你这样说,会把你吊起来打的!”
姜子牙说:“我看你才要小心哦!你今天进城去,要是不小心打死了人,文王才要把你吊起来打呢。”
樵夫见姜子牙清早八晨的就说他要出事,心里很是不舒服,叽叽咕咕地把姜子牙骂了一顿,转身就进城卖柴去了。
樵夫担起柴走到城门口,见文王练兵回来,就只能往城门边上躲。文王的人马过很久都没有过完,那个担柴的樵夫肩膀一边好像是压痛了,樵夫就想换一下肩,这柴担一转,没想到就把守门兵碰倒了,守城门的兵倒地后就再也没站起来,一会就死了。文王见这个樵夫碰死了守城门的兵,就派兵把他抓起来吊着打,打得他大呼大叫的,然后就又把他关起来。
这天下午,樵夫趁看守牢房的士兵不注意,悄悄偷跑了。他一路走一路想,这姜先生真是厉害,说话也太准了。一路飞快,就赶到“虎牙石”去找姜子牙。姜子牙一见到樵夫就说:“如何?我说的话是真的吧?”樵夫说:“姜先生,都怪我不相信你的话,还骂你骂我呢!还真的是到城门口,一不小心,就把那个守城门的兵碰倒了,然后就死了。我现在是逃跑出来的,文王必定还会派人来抓我,你救救我吧?”姜子牙说:“救你可以,不过你要给我当徒弟才行。”樵夫见姜子牙答应救他,连忙说:“师傅,我就给你当徒弟,以后服侍你一辈子!”
姜子牙说:“你现在已是我的徒弟,我一定要救你的。你回去,在你睡觉的旁边挖一个坑,你下坑里面睡着,叫你母亲用干谷草把你盖好,在你身上撒把米,头上要点盏灯,你睡到明天清早,起来就没事了。”
樵夫逃跑后,有兵去禀报文王说樵夫跑了,第二天文王找来天师,问樵夫会逃到何处?天师说:“他从哪里来就会逃到哪里去。”文王说那你快算一下他跑回他家里没有,我派兵去抓他。天师掐指一算……啊,那家伙已经死了,身上都长蛆了,也不用找他赔命了!
就这样隔了几年,樵夫又进城去卖柴,那个守城门的兵认出了他就是几年前逃跑的樵夫,就把他逮去见文王,文王见樵夫还活着,就觉得奇怪。天师不是说你已经死了吗?怎么还活着?就问天师这樵夫是咋回事?樵夫这时吓得心惊肉跳,这次肯定死定了。天师就问樵夫怎么还活着呢?樵夫就把拜姜子牙为师前后的事说了,文王一听,高兴地说:“这个姜先生听说很有本事,我找了他好多年,原来他在那儿躲着!你带我去找他,找到了姜先生就免你死罪。”
于是,文王让樵夫带路,在仠濮水边的“虎牙石”上找到正在钓鱼的姜子牙。文王请教了姜子牙治国方法?又谈到商王乱国,怎么重新建立让老百姓过上安稳生活的国家,文王和姜子牙交谈甚欢,就把姜子牙接到城里做官去了。
文王找到姜子牙后,封他为“相”。文王死后,他的儿子武王和姜子牙统一了全国。姜子牙钓过鱼的地方也出了名,后人把姜子牙钓过鱼的“虎牙石”叫做“钓鱼台。”
在田野调查中,我们发现关于姜子牙在四川邛崃钓鱼的事情,感觉不太和教科书上历史记载的一样,大家在历史文献“封神演义”电视剧中,也说姜子牙在陕西宝鸡“渭水”的河边钓鱼,怎么这个故事就到四川邛崃来了呢?于是,就翻阅大量有关“姜子牙”和“钓鱼台”的文献资料。
在调查中,有很多钓鱼台,如北京就有“钓鱼台国宾馆。”宝鸡蹯溪河钓鱼台就有三处,传说是姜子牙钓过鱼的地方。那里还有“太公祠”和“太公庙。”但对蹯溪河地型和河水调查,发现河窄,水浅,乱石众多,不能托显钓鱼的理由,何况蹯溪河不属于文献记载的渭水。当地人也讲不全面姜子牙钓鱼的故事,河中间有一块大石头,不像是古时候就有的石头,应该是不久前才新滚落到河中的圆石头,近年有人在上面雕刻了“钓鱼台”三个字,当地人说姜子牙在那里钓鱼是传说。那么,姜子牙真的在那里钓过鱼吗?那里根本没有姜子牙钓鱼的故事,和文化传承支撑的证据。
田野调查中发现,河北南皮县也有个钓鱼台村,也有姜子牙钓鱼的传说,村公园广场里,近年新做一个钓鱼台的碑记,碑前有一个很小的人工湖,当地人说姜子牙以前在那湖里钓过鱼。怎么说都没有人相信姜子牙会在那个人工湖里钓过鱼?不远有河,是泥巴河,河的两岸找不到一块钓鱼台的石头。地方民间故事的传承也没有,那里的故事来源教科书,没有历史依据的支撑。河北曲阳县也有钓鱼台,但和姜子牙没有关系。
河南省南阳市有钓鱼台,那是东汉初年隐士严子陵曾钓鱼于此,钓鱼台由此得名。镇平县有“太公湖,”传说是姜太公钓鱼之处,但那里没有钓鱼台,湖也很普通,没有一点点文化气氛。不能支撑姜子牙在河南钓鱼的事实依据。
其它地区“钓鱼台”这个名字很多处,但是都和姜子牙无关,比如山东“庄子”钓过鱼的地方也叫“钓鱼台”等等。全国有几十处钓鱼台,都和姜子牙无关的钓鱼台。那么,在全国真正和姜子牙相关的和有传说的钓鱼台就只有两处了。再看看四川省邛崃市大同镇原马湖乡钓鱼台,历史故事传承了几千年,有完整古老的钓鱼台遗址。如果说马湖钓鱼台的石头上直接写上“钓鱼台”三个字,还觉得有点假?关键钓鱼台的石头上写的不是钓鱼台,而写的是“虎牙石,”再听听传承几千年的姜子牙在虎牙石钓鱼的故事,就可以证明马湖钓鱼台由来的真实性更多。在邛崃住的人都知道马湖有个地名叫“钓鱼台。”很少有人知道“虎牙石,”邛崃本地人起码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都不知道“虎牙石,”因为“虎牙石”三个字是民国晚期才雕刻上去的,但“钓鱼台”这个名字在刻“虎牙石”之前叫传承几千年的“钓鱼台”了。
根据实地勘察和民间采访,又进行逻辑推理,陕西宝鸡蹯溪河上的三处钓鱼台都没有古老的钓鱼台遗址,钓鱼台的石头都是新,雕刻有钓鱼台石头也是近年山中落石。传承故事来源于(传说)和并不清晰的教科书,太公庙也是清代的。虽然历史记载西周都城在宝鸡市一带,但渭河从陕西到河南都称渭河,文献并没有说姜子牙在渭河的哪一段钓鱼?所以,从逻辑上说姜子牙在邛崃濮水钓鱼是合理的证据之一。
我们再翻开文献记载来推理一下。就姜子牙的出生地,首先根据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说,姜子牙“姜姓”,国号“吕”,故名“吕尚。”真名“吕望行,”不明不白的出生地为“东海上人。”对于“东海上人”的解释,后人解释说“东海”在今天的山东日照市。这个是说不通的。不能说山东就是“东海”,后面还有一个“上人”,合起来就是“住在东海上的人,”大海上能做人吗?文献的解释也说不通。在中国有一本上古的奇书叫《山海经》,是专门写四川山川地理的书。在《山海经·大荒东经》中就说四川盆地在古代是一个像海一样的地方,古人称为“海”,就有了《山海经·海内经》和《山海经·海外经》里面就有“东海”和“西海,”但指的是今成都平原龙泉山以东为“东海”,龙泉山以西为“西海。”那么,司马迁《史记》说姜子牙是东海上人是说得过去的。关于《史记》记载的是姜子牙在“渭河”钓鱼。但《司马迁原作品叫《太史公书》上面不是写的“渭河”。在《史记》序中就记载了司马迁写的原本叫《太史公书》,两千年来,《太史公书》修改过十五次之多,删减十万余言,删除了十个目录。这是修改司马迁原作《太史公书》的记载经过田野调查,引经据典,文献记载,逻辑推理,在四川邛崃市大同镇马湖文井江上的“钓鱼台”是真正历史上的钓鱼台比较合理。
其二,《战国策·秦五》说姜子牙曾经在商的都城朝歌卖过吃食的小贩,又做过屠夫。《韩诗外传》说姜子牙七十岁还流落在都城朝歌的街头,他是被一个老妇人撵出家门的。这样一个推理,如果说姜子牙出生地在山东日照?怎么会生活在河南的朝歌呢?说不过去?还有就是,既然姜子牙的出生地在山东日照?姜子牙又怎么去几千里外的宝鸡渭水钓鱼呢?文献说是去“偶遇”周文王?姜子牙能算出来去宝鸡渭河钓鱼就会偶遇周文吗?那时候的姜子牙已八十多岁了,还跑几千里路,去那么远宝鸡的渭河钓鱼?也说不过去。蹯溪河也明显不是教科书上说的渭河,很明显,这个逻辑是不合理的。
文献又说,秦始皇时期,在吕不韦的主持下,吕不韦的门客著《吕氏春秋》,解释说“东海上人”就是“东海之滨?”姜子牙就是山东日照人?这样的解释明显就是人为修改历史。在这里也突显出来一个问题,文献没有提到吕不韦的“门客”是谁?文献不敢说,有明显篡改历史的证据。《水经注》又说姜子牙出生地在“水出县北紫山梅溪。”今“河南省南阳市。”所以,在姜子牙的出生地疑点多多,可以认为是在为文献做伪证。
这样,姜子牙出生地在山东和河南的证据就没有什么依据了。那么,姜子牙是否出生地在四川呢?按《史记》说的东海上人,《山海经》可以证明姜子牙出生地在成都平原龙泉山以东。
其三,文献记载,黄帝娶西陵氏嫘祖为元妃。“嫘祖,”四川盐亭县人,盐亭县古称“歧舌国”,于是歧伯的出生地,在古代,有人或部落居住的山名为“氏”,故盐亭县西陵山为西陵氏。在全国关于黄帝出生地的调查中,除了修改过的《史记》打括号里面说相传是黄帝出生地外,再也没有其它文献记载资料来证明黄帝的出生地在北方和中原地区。唯一四川古临邛今大邑县王泗镇甘泉寺“黄帝出生地”进行调查,文献记载,黄帝的出生地必须符合两个三个条件,(一),黄帝出生地“轩辕之丘“的地形像一匹马拉着一辆马车在奔跑;(二)必须有四个泉水在一起,其中四个泉水中有一个泉水是红色的泉水,古称“洙泗流源”后称“泗水”今“王泗”地名符合,实地勘察,都符合黄帝出生地的要求;(三),黄帝出生地在有熊国,后黄帝建轩辕国,帝喾时期,轩辕国灭亡,黄帝出生地被建立一个叫“孤竹国”的国家。张骞奉汉武帝之名到甘泉寺寻河源得邛竹。“洙泗流源《康熙直隶邛州志》《嘉庆直隶邛州志》也记载了洙泗流源在古临邛的存在。那么,姜子牙是黄帝的后裔在四川也合理。
炎帝之女“邛”嫁与黄帝做第三妃,名“讳邛。”炎帝也应该是邛崃人?其“邛“最古称来自于文献通考古竹国的“邛邛距墟”和司马相如《子墟赋》中的“邛邛距墟”炎帝本是神农的后裔,邛崃大同古镇有神农大地庙遗址,邛崃民间传说是“神农”的出生地,这样,黄帝的出生地在古临邛今大邑县王泗镇甘泉寺比较合理。(王泗:王:黄帝称王;泗:指洙泗流源、泗水。)《嘉庆直隶邛州志》明确记载了“洙泗”在古临邛,今大邑县的证据。
文献又说,黄帝生昌意,昌意娶蜀山氏女。“蜀山,”指在今彭州、都江堰玩、崇州市、大邑县、邛崃市管辖地西部山区。既然黄帝的儿子昌意娶的是蜀山区域的女子?那么,黄帝出生地在蜀山附近才合理。
文献通考记载,周武王周文王从“镐 ”都迁徙到“酆”,(酆:今指“丰”,古指“阴国”,在今四川省丰都县)据《诗经》记述,周族始祖母叫姜嫄。姜、羌相通,周人的祖先大概是从羌人中分化出来的一支,周文王先后攻打灭亡了黎、邗、崇等部落小国,这些小国都在四川邛崃附近,这近一步说明周文王家族是四川人的证据。
邛崃市“桑园镇“很可能古称“穷桑,”文献记载是黄帝、玄器、颛顼登基称帝的都城叫“空桑”。文献通考记载蜀有“三桑”之地,即:“空桑、巨桑、穷桑”。今四川盐亭县古称“歧舌国”,是嫘祖和歧伯的出生地,也“三桑”之地,歧伯也是嫘祖的舅舅。文献记载“姬姓”和“娰姓”的黄帝的女儿,黄帝赐姓“姬、娰”二姓。
对《前三皇五帝》史的追溯,神农、伏羲、黄帝、歧伯、炎帝、嫘祖、颛顼、尧、舜、禹的出生地都在四川。那么,夏、殷王朝也应该在四川才合理。周武王邀蜀中八个部落帮助周武王灭亡了商纣王,而这八个部落在《牧野之战》中,总兵力是300辆战车,300个士兵。安按甲骨文记载,商周时期,国家与国家之间打仗,单方兵力数量没有超过两千人的,甲骨文介绍商周时期,一辆战车两个人到三个人,一个负责掌车牵马,两个士兵站在车子上,一个用弓箭,一个用兵戎或戈攻击对方。周武王因为兵少,他部落的千夫长、百夫长、教书的师爷、修房子搞建筑的师傅,都上战场了,总共加起来才1200多人。《华阳国志·巴志》还说,以“前歌后舞”的方式去迷惑商纣王,才得以入城,离商纣王只有六步之遥,前歌者,巴人以琴瑟当武器,后舞者,巴人以板楯当武器。商纣王当时对周武王这样说到,你乃是“西土之人。”“西土,”自古解释都说是四川。而周武王邀请八个部落的全部人马,都是四川的,说明《牧野之战》的战场在四川,而不是在河南。
问题来了,既然士兵、战场在四川,那么,殷商的商纣王是《史记》《序》中记载司马迁的《太史公书》修改过十五次之多,删减十万余言,删除十个目录的结果,才将“武王克殷”更改成“武王克商”。由于历史不断被删减修改,本来“殷“和“商”是两个兄弟分家后商东迁后形成两个并列的国家,被搞成殷商为一个国家。的都城就应该也在四川,而不在河南的“商丘。”
一连串的证据、推理、逻辑,论述都可以证明三皇五帝、夏、商、西周都在四川。这样,“姜子牙钓鱼”发生的故事也应该发生在四川。在证据上,推理上,逻辑上都是合理的。那么 ,邛崃大同镇马湖响水潭村就是姜子牙真正钓过鱼的“钓鱼台”更为合理。
作者/狼烟诗影,四川邛崃市人。曾用多个笔名著有诗歌,小说,散文,散文诗数百篇,古体诗,填词两千多首。笔名有:狼烟诗影,田子,哥哥在写诗,温柔一剑,老大,风中孤影,风中流浪……等。作者真实姓名暂时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