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知乎上,看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怎么拒绝亲戚长期住到家里的请求?
最开始我的大脑里首先涌现出了一大堆帮助题主拒绝亲戚的理由,我当时写道:“你可以和母亲说现在退房住公司宿舍了,或者家里来了朋友不方便等等……”
但是刚写完那几个字,我突然意识到这些解决方式都是治标不治本的。
题主的背景是自己需要考研,已经从公司辞职,一个人出去租房住。小姨毕业的女儿大学毕业找工作实习,需要在题主这里住一个月以上。题主不想,但是被母亲训斥道,如果拒绝了亲戚,那就是得罪了人了!
当时看到这里,我长叹一口气,这和我的经历实在是太像了。
我的母亲也非常注重和亲戚之间的关系,尤其非常乐于在这方面教育我。当时用微信的时候,我不知道我姐改名了,以为那是一个陌生人,就把我姐给删了。当我妈知道我把我姐给删了以后,当时恶狠狠的警告我:“你删了你姐!你姐以后会恨死你的!”
当时我的确是感觉非常恐惧……
但是又觉得,这只是一件小事,其实母亲完全没必要反应那么激烈。
后来我在那个题主的问题下写下了这个答案:
题主你好。
刚才看到你的问题,我的大脑里首先涌现出了一大堆搪塞母亲的理由:你可以说你现在退房住公司宿舍了,或者家里来了朋友不方便……等等等等,但是我突然意识到,这些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是治标不治本的。
我的家庭环境和你的家庭环境很相似,曾经我因为删了我姐的微信号被我妈狠狠的教育,说:“你这样你姐会恨死你的!”
考研对你来说是一件大事。你不想接纳亲戚过来,但是你妈不允许,觉得这样是得罪人。但是我觉得这次的事情反而是个机会,你可以冷静的和你母亲说出你不想亲戚住进来的理由,就算是你内心很惶恐,你也得非常冷静的向你妈表示你不同意,她要是骂你你选择无视就好了。
因为在你之后的人生中,还会遇到无数个像现在这样被母亲阻挠的情况,这个情况是你早晚要面对的。
而你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妥协,要么和母亲划清界限,让她意识到你已经是一个独立的成年人了,她这样的想法是在替你做决定,侵犯你的界限,没有思考你的感受。
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每一次选择和面对都是艰难的,甚至有的时候你会很恐惧。但只有经历过了这些,我们才能成长。
希望你能守住自己的界限,和母亲好好沟通,祝你成功!
我的母亲,和题主的母亲,都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界限感。
缺乏界限的强制沟通让我们感到痛苦。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母亲很难意识到她的做法是侵犯孩子界限的,越界的。
毕竟已经过了二十多年了,她已经习惯这样的沟通方式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懂得在自己与母亲之间划清界限,明确的告诉母亲什么是她的事情,什么是自己的事情。
考研时候想要好好复习,不想亲戚打搅,这是自己的权利。
哪怕在这个过程中最开始你感受到的是拒绝,是恐惧的,你也得去做,因为成长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中不断完成的。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在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亲子关系,或者是亲戚关系中总是会觉得缺乏界限感?
明明这是我的事情,为什么其他人要来干涉我的决定?
在李雪的:《当我遇见一个人》中,她给出了这样的解答:
没有界限,只因缺乏爱的能力。
同时,她还准确的描述了这种心理模式:
你好,我就好了。
你听话,我才开心。
你有出息,我就跟着享福。
没有你,我活着也没意思了。
你拒绝我,是不是对我这个人有意见?
我不能拒绝别人,否则撕破面子,关系就完蛋了。
就像是之前我的母亲对我我删除姐姐微信号的看法,本来这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在母亲看来,我这个行为表达的是要和姐姐撕破面子,关系就算完了。她和姐姐关系好,我这样做在她看来间接的影响了她和姐姐的关系,因此在当时她觉得怒不可遏。
但是真实的情况真的像我母亲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吗?
首先当时我姐都不知道这件事,后来我们讲明之后也就正常的加上好友了,大家都觉得这只是一件小事,甚至对此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
李雪还在书中说道:“真正的好心,是尊重每个人的不同,尊重别人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只有当别人希望听取我们的意见时,我们才真诚地分享自己的看法。这样的好心,必然会得到善意的反馈。”
成长的路上需要我们不断的觉察和思考,最重要的,是要划清自己的界限。最后的你,一定会成为最强有力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