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知道丹·布朗,因为由其同名改编的电影《达芬奇密码》。
这是几年前观看的一部出色的惊悚悬疑片――借用野史传说作为铺垫,以惊险刺激的追踪旅程和步步为营的悬疑处理,终以严密的逻辑推理抽丝剥茧解开层层谜团,营造一种紧张、刺激、神秘的观感,深入吾心。
今读完他的另一部小说《天使与魔鬼》,也具有同样的特点。不过我更喜欢读小说,可能小说可以提供比电影更丰富、更细腻的想象空间。
故事讲述的是“欧核中心”的杰出科学家维特勒,与其养女也是科学家的维多利亚,成功制造出了一种极其强大的能量――“反物质”。成果还没公布于世,维特勒在实验室里惨遭杀害,一颗眼珠被凶手挖走,胸口上被烙上一个神秘的符号――“光照派”,藏在地下实验室的“反物质”样品,同时不翼而飞。
这些“反物质”一旦与物质相碰,便将产生巨大的能量,足以摧毁一座城市。
哈佛大学的符号学专家罗伯特,应“欧核中心”主任之邀,前往调查这神秘的符号。就在当天,失踪的“反物质”样品被人在梵蒂冈城地下发现了踪影。
离开了特殊装置的“反物质”在二十四小时后会自行爆炸,而这一天正是天主教教皇选举日,如不能及时找回,那么整个梵蒂冈城便会在顷刻之间灰飞烟灭。
还有六个钟头,形势刻不容缓,罗伯特与维多利亚一起踏上了前往梵蒂冈城的冒险之旅……
小说语言活泼生动又通俗易懂,乍一看,感觉平平,细细品读会发现其精妙而独到的地方。作者运用了侦探、科幻、哥特式小说的叙述方式。但是,又不拘泥于任何一种。并且将悬疑、恐怖、神秘、惊悚等元素拿捏得恰到好处,使得小说扑簌迷离、惊险刺激。
小说旁征博引,将符号学、历史学、物理学、天文学、建筑学、宗教等知识揉杂在一起,体现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炉火纯青的语言驾驭能力。
小说的主题是关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如今,人类的科学发展日新月异,而心灵和道德的发展相对滞后,作者表达了对信仰的缺失和科学万能论可能带来的后果的思考。与刘欣慈的科幻小说三部曲《三体》,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者认为科学与宗教是人类文化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既相互补充又相互促进。小说中教皇通过科学技术和自己深爱的修女,在保持肉体纯洁的同时,拥有了自己的爱情结晶,这一情节就是为了避免矫枉过正,过份夸大宗教的作用而忽视科学的力量。
而科学家维特勒通过科学手段制造出“反物质”,目的是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
科学与宗教,到底谁是天使,谁是魔鬼?似乎没有必要追问一个究竟。因为天使与魔鬼,有时只是一念之差、一步之遥。作者表现了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忧思,对现代社会的人文关怀。
小说以“天使与魔鬼”作为小说的标题,寓意深远,留给读者无限想象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