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有些事至今不能忘却。
那时候,我们放学路上最喜欢唱的歌是:“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下课后,我们班同学下课后最喜欢簇拥到讲台边,看教室讲台旁挂着的那个作业本,封皮上写着——“好人好事本”。
为了能在“好人好事本”上记上一件好事,让老师表扬,我记得自己真的是每天想着做好事:给邻居阿姨压桶水,帮张爷爷提玉米,帮同学打扫卫生,替小姨照看孩子……
更多时候,我一边唱着“我在马路上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一边在马路上踢着石子,恨不得踢出一个奇迹——有那么一分钱躺在路边,但我也总是运气不佳,始终不能如愿。
不过,做好事,当好人的根一直驻扎在我的心里。
自从我当了老师,也像我的小学班主任一样,把这个做好事传统移植到自己的班里,种植在学生的心中。
3月5日“学雷锋日”到来之即,我会一如既往的在讲台旁挂一个作业本,在封皮上郑重的写上“好人好事本”这5个大字,然后,扬扬手中的本子,郑重的告诉告诉同学们:一学期内,凡是做的好事,不论大小,都要记在本子里,老师会利用每周的班队会课进行总结表扬,依据每个人做好事的内容和数量,期末评选“学雷锋好少年”。
你别说,这项简单传统的做法,不论是以前,还是现在,都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只要是我把“好人好事本”挂出来,孩子们都争着做好事。
教室里的垃圾桶有人抢着倒,黑板有人抢着擦,作业本有人抢着发,同学不会的题有人帮着讲……其实,“好人好事本”上记录的绝大多数都是平常小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小事见精神,平凡显高尚,小善举彰显大文明。
最让我感到高兴的是,每天下午上课前,班里的大部分同学都在班长的领导下,安静的阅读《雷锋的故事》《小英雄雨来》等书籍。班里那五个调皮鬼:小泽、小艺、小晨、小鑫和小涵正在忙着拖地、扫地。
等我一进教室门,他们就冲过来叽叽喳喳的摆功:“老师,我扫地了,算不算好人好事?”“老师,我拖地了,也记一件好事,行吗?”
看着干净整洁的教室,看着努力学习的孩子们,看着爱劳动的孩子们,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时光荏苒,“好人好事本”,使班级里崇德向善蔚然成风。确实,雷锋精神从不曾缺席,每一个向上向善的人都会成为新时代的活雷锋,做好人善事是我们这个社会永远的核心价值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