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打架”事件的处理及思考
“老师,博和冉打架了,很严重!”林慌慌张张地走进办公室对我说。
“我这刚走啊,怎么就发生这事儿啦?人呢?”我急切地问道。
“来了,老师。”林回答道。
隔着办公室的窗户,我看到博一只手蒙着眼,朝办公室走来。走进办公室的博像斗败的大公鸡,垂头丧气地。而紧随身后的冉则是一脸的怒气未消,一副怒发冲冠的样子。
我先把受伤的博拉到跟前,问他眼睛现在的感觉,他强忍着睁开后又迅速的闭上,口里说着“没事,没事”。
我查看他的伤情,眼睛只是碰酸而已,就让他坐在办公桌前闭眼休息。
打架,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而言,是一个重大事件,如何把握教育契机,引导孩子心灵的成长呢?
毫无疑问,一定要先弄清事情的原委,明白发生了什么。我让博先说,博说是因为下课后冉把他的桌子推倒,他才动手,然后在两人撕打的过程中,冉用拳头伤到了他的眼睛。很显然,博是选择性陈述事实。
“为什么他能无故推倒你的桌子?”我追问道。
“不知道。”博一脸无辜地说。
“好。你说完了。冉,你来说说发生了什么?”我问道。
冉说,上课时间博在他身后趁老师不注意时不停地拍打他的后脑勺,所以下课他才动手的。
冉说时,博一言不发。不用说,真相已经大白,博是肇事者也是受害者,而冉明显是“防卫过当”。两个孩子都有错。
如何进一步处理呢?是用“爱”的和风细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还是进行讲道理式地空洞说教,抑或是如“狱卒”对待“犯人”一样进行严厉惩罚?
想起了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电影中,学生盖贺克弄伤了马克森斯大叔的眼睛的时候,马修老师惩罚盖贺克去医院照顾马克森斯大叔,在观察病人的痛苦时反省自己的错误。
这一片段,马修老师将一件不好的事,变成了学生成长的契机。马修老师让盖贺克在为自己的错误承担后果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在忏悔中接受心灵的惩罚,从而对错误行为形成了正确理解和积极反应。
马修老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艺术令人折服,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因此,对待犯错的孩子,在弄清事情原委后,应引导孩子积极地反思,即引导孩子理解这件事。
我先提出要求,让两个孩子都反思一下自己在这件事中哪些地方做得不好。然后,我让博先说,博坦诚地说,课堂上应该专心听讲,不该影响别人。我进一步引导他,无故拍打别人后脑勺不仅干扰别人学习,更是矛盾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承担打架事件的主要责任。但对别人的骚扰往往会引来对方的反击,结果自己也深受伤害。
接着我问冉,这件事除了动手还有没有其它方式,比如警告、报告给老师。冉说警告了,但不管用,怕给老师说了也不管用。我提醒冉,那么你的底线在哪里?这次已经把博的眼打得睁不开,幸运的是尚无大碍,下次还会这么幸运吗?更严重的后果你想到吗?
我让冉细心地查看一下博受伤的眼睛,然后问问博现在的感受,博说,疼,发热,想睁开眼睛,但疼得睁不开,不过没事儿。我对冉说,作为同学,博也就是和你闹着玩的,你把他桌子掀了,也踢了他(博身上有明显的脚印),还把他打得眼都睁不开了,你看他有多难受,进办公室都这么长时间了,还是睁不开,你都听到了,他疼呀,眼发热,想睁开看看,难受呀,睁不开……话还没说完,冉已经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了,与刚进办公室时判若两人。
其实,一场经历就是一场学习。当悔恨的泪水流下,那种对自己过失发自心底的愧疚和心灵深处的忏悔会使冉实现一场“深度学习”。
我问博:“从这次打架事件中,你吸取了什么教训?”博红着脸说:“伤害别人最终会伤害自己。”“是啊,老师希望你以后牢记在心。你的精力应该在学习上。”我告诫他。
至此,经历了这次打架后,两个孩子都进行着不断地反省,都在不断地修正着自己的认识。这场冲突对他们而言,是刻骨铭心的。深刻地体验,必然会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生命、领悟生命。
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成长中孩子,难免会出错,而拒绝错误,就是拒绝成长。好的教育,应把不好的事,当成学习资源,实现孩子心灵的成长。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育是慢的艺术。面对孩子成长中不可避免的错误,应保持一份从容和淡定,并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孩子去反思、去修正,从而在积极的理解和反应中实现深度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