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遇见《给教师的建议》,是电子版的word文档,起初是当着假期阅读任来完成的,可是,读着读着,我就爱上了他,我学着干国祥老师、魏智渊老师那样用绿色、红色字体给他做了很多批注,真的是“把书读厚”了。
读完一遍,却没有过瘾,于是2008年暑假在西安汉唐嘉汇书城买了纸质《给教师的建议》,边读边勾画,手写批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遇到难懂的地方,还要反复回读,有时候一知半解,只好先放下。这本书激发起了我的专业阅读觉醒,开启了我专业阅读之旅。他如良师益友一样,让我的教育向专业化发展。书里的内容使我意识到作为老师要抓住时间阅读,虽然一天只有24小时,但读书,可以让老师的教育工作和学生的智力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阅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又相识了《教育的目的》《静悄悄的革命》《跟孔子学当老师》等教育经典书籍。
后来,又买来魏智渊老师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魏老师的书是结合中国教育现状对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和原著“参读”,效果特别好。
东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给教师的建议》真的治愈了我教育方面的诸多愚昧,深深地刻在我的骨血里,我更加了解学生的思维如何发展,想象力怎么培养,自尊心多么重要……我潜移默化地将书中的理念和经验应用到我的实际教学和教育管理中,大大提高了我的专业自信。苏霍姆林斯基的两套大纲理论、智力背景等理念对我影响非常大,我经常和学生共读很多书籍,构建学生丰富的智力背景。
可是,慢慢的,我却将他束之高阁——
2021年,我带的学生快毕业了,教室里弥漫着浮躁的气息,我也在繁杂的琐事中迷失了自己,非常烦躁……忽然看见我对面桌的数学老师焦大哥手捧一本发黄了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惊得瞠目结舌:
一个老数学教师,竟然阅读这样一本经典书籍,书都翻烂了,而且旁边还有一本厚厚的黑色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做的摘抄笔记。难怪他平时从不为那些乱七八糟的琐事烦心,无论何时都会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主,他能让每个学生在他的课堂上跳一跳摘到果子,我们班即使是很糟糕的学生,也对数学充满热情。
想起了被我抛之脑后的、久违的“朋友”,我有些惭愧,也十分想念他。回到家,又将他拿出来,曾经爱惜他,还用我最喜欢的绘本《鸭子骑车记》的书衣为他包上蓝色皮儿。书皮上那只有着疯狂游戏精神的鸭子瞪着我,好像在指责我对他的遗忘。
再捧这本“葵花宝典”,我心静下来,仔细地摩挲着,认真地品读着,看着曾经书写在旁边的批注,仿佛又找到了当初那个充满教育情怀的我……因为后来又读了很多教育类书籍,所以,再重温他时,觉得有的问题茅塞顿开。这些理念仍然让我震撼,回味无穷:
《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中的句子回响在我脑海——当学习困难的儿童跟能力较强的儿童在一起上课学习的时候,需要对他们加以特别的关心和有耐心。不要有一句话,不要有一个手势使得这种儿童感到教师已经对他的前途失掉信心。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确实善于在每个学生面前,甚至在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困难的学生面前,为他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泉源中吸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
我在这段话旁边写满了批注,我似乎领略到他的教育真谛,那就是:全面发展牵扯到学生成长的各个领域,而这些领域要能为学生打开精神发展的大门,使他在这些领域里感到平等,感到自我尊严,而不仅仅只看学生的测试成绩高低。
这些认知,再次让我为之倾倒。经典书籍应该成为枕边书,时常陪伴左右,于是,我又在“老魏的咖啡馆里”听魏智渊老师的《给教师的建议》共读100回 ,那是花了几百大洋买的课程,而我的工资并不高。但我无法抗拒,因为他太具魅力。
想起自己初为人师时,并没有遇到《给教师的建议》这样的宝藏,全凭着一腔孤勇摸爬滚打,十几年里,不知走了多少弯路,误了多少子弟,实在汗颜。于是,后来跟我实习的新老师,我都会送给他们一本《给教师的建议》,作为“武功秘籍”为他们指引方向,以此书点亮年轻人的教育智慧。
如今,他常伴我左右,可其精髓实在无法完全领会,但食髓知味,我得继续咀嚼,品味,期待与其灵肉合一,飞升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