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到一段文字,是作者读《毛选》后的感悟,摘抄并分享。
“读《毛选》让我明白,复杂的管理问题可以回归本质:管方向:让团队知道去哪里;管人才: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管机制:让团队高效运转。把这三件事做透,其他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管人不难,难的是抓住本质,持之以恒。”作者是这样说的。
细细品味,深有同感。有经验的管理者说,管理就是激励人如何做好事,把事做好。
一个月的工作也有许多顿悟:
不是所有的老师都爱给领导“挑刺”“找麻烦”。一个人十根指头都不一样长,何况是一个集体中的几十号子有感情的人。面对这种人,我们不能以牙还牙,针尖对麦芒。应该避其锋芒,用事实去反驳,用真相去对立他。他们喜欢“挑刺”,挑的是一种理,一口气,理直了,气顺了,他们仍是干事冲锋的尖兵。
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躺平了” 。一个单位女同志多,竞争相对就激烈点,管理中可以利用女同志好胜心强,不服输,爱攀比的心理,让她们在“正道” 上比。可以有意识地给想躺平着树立几个对手,或语言上进行“你不行了的”暗示,这样可以刺激他们,激发她们的求胜欲望,拉起她们“躺平”的姿态,让她们发挥余热,起点带头作用。
不是所有的矛盾都是老师造成的。管理的失败,问题首先在领导,我们不能一有问题就责难老师,问责老师。老师中大多数是随风飘的,东风大随东风,西风大就随西风。故意和领导找茬的应该是凤毛麟角。经过好久的了解,问题的矛头是显而易见的,是我们没有打开格局,没有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和事佬。性格耿直的会直击领导的“要害”,是因为你的“獠牙”已失去威力,你的心眼已被自己戳穿。但我听到老师攻击领导是的一句话,我心中的矛盾释然许多,“你这样做,所以有了报应。”有同情,更多的是怜悯,更多的则是警 醒。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惰性。连续两天的检查,让同事们疲于奔命。可我还是看到了年轻老师亲自扫地,老教师亲自擦拭灰尘,班主任修补学生损坏的牌匾,我的搭档亲自除祛水池污垢的动人一幕,大家都在尽心尽力,抚去“校园的灰尘”。想想开学第二周出现的那些问题,已被同事们的自觉行为渐渐掩盖。大家都在当校园主人,好似在竖起“我的地盘我做主”的雄风。看到大伙的这股干劲,夫复何求呢。
《毛选》充满做事、管理的智慧。管理既高深莫测,又是涓涓细流。管理的水很深,可也只有一句话就能道破管理的捷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都依靠群众——毛主席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