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一个人,需要倾听。想改变一个人,需要倾听。想打败一个人,需要倾听。爱一个人,也需要倾听。一句话,想和一个人发生链接,就需要好好倾听。
可惜的是,我们习惯了多说。却不懂得如何倾听。
会倾听来源于自己被好好倾听过,我想这是一个大前提。就好比会爱一个人一定源于自己曾经被好好爱过。倾听一个人就是去爱一个人,是需要付出的,是消耗能量的,是需要掏空自己去进入对方的世界,去感受他的内心世界的。
如果一个人内心是匮乏的,低能量的,需求大于付出的时候,他是做不到好好倾听别人的。就好比内心乏爱的人是不会付出爱的。
倾听,需要自己是高能量的,爱满溢的状态。
被好好倾听过,你就知道被懂被爱是一种什么体验,那是一种全然被接纳被允许的绝对舒服的状态。在那种状态里,你无所顾忌,不必有丝毫担心、愧疚、恐惧…
就像婴儿在一个充满爱的妈妈的怀抱里一样。
享受过这种待遇,你自然就会懂得如何去爱别人,去倾听别人。世界上最美的三个字不是“我爱你”,而是“我懂你”。
我有三两个这样的朋友,无话不谈,可以谈很深很深的话题,我们一年不见一次面,其中一个至今没见过,我说什么他都懂,他就像另一个我,让我觉得温暖有力量,用心理学术语讲就是“共情”。
有的人天生情商高,一两句话就能走进别人的内心。有的人呢,生性愚钝,怎么听都听不懂对方的心思。
其实,怎么听,是有一些可操作性办法的。
首先,要放松自己,让自己处于中立态度,不把自己的判断带进来,不预设答案,不随便提建议,不打岔,不谈自己,当对方的观点和你不一致时,不要觉得被攻击,不要觉得不舒服,要允许别人跟自己不一样。这个世界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也可能是你对我也对的。
另外,保持好奇心,当遇到对方观点和自己不一致的时候,想想为什么和我不一样。降低身份、放下自我去以别人为中心,就会很好地倾听对方。
经常听到有人抱怨,“就烦听他们聊家常里短,”其实这就是他不想去关心别人,不想放下自己去体会别人的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同样,有的人不喜欢谈论自己的家长里短,其实这是对对方的一种不信任,他自动预设了对方可能对自己不关心,不会懂自己。
在倾听技巧上,首先要分清是谁的需求大,如果自己的需求大于对方,那是不可能做到良好倾听的。
最重要的是去体会对方的需求,而不要执着于他话语的字面意思。他说,滚,意思是“别走,抱紧我”。很多时候,关系中出现冷战、挑剔、找茬儿、作,一定要用心体会他背后的真实需求。
最好能好奇地提问一下,这个提问也是很有讲究的,问的好了,对方就会滔滔不绝。问的不对,只能惹来一顿烦。
好的沟通,一定是需要高情商的,高情商,可以通过训练、学习提升。
最近在看《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提到很多措施…
我的学生们经常来找我聊天,我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
一点点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