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天听了20个家庭教育的话题,今天听到的这个话题最有感觉。什么感觉呢?很简单,就是听课的感觉好,有重温记录的欲望。
背景大致介绍:青春期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近期妈妈发现成绩下降明显,了解原因是孩子恋爱了,但没主动和父母说。妈妈很焦虑,想知道如何做更好?
老师在解答问题前,会说她捕捉到的信息。在上面的背景中,老师首先提到的是,孩子遇到事情后,没有和家长说。这是比解决恋爱问题还要注重的事情。
做孩子最信任的人,家长要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种子,这个种子就是“无论发生什么,爸爸妈妈都会和你在一起。”这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做的事情。
接着谈恋爱问题,对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能不能谈恋爱呢?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谈恋爱不是犯罪。我们家长要教给孩子面对选择,如何去平衡,切记打压。对异性有好感是正常的,但当下最重要的是学业。如何去平衡这两方面,是需要重点去做的。
一反一正两个案例说明
反例:老师一位好友的儿子在高二刚开学时,和同班的一位女同学谈恋爱了。好友的职业是教育口,同时和孩子的班主任关系交好。当好友得知这件事后,和孩子班主任沟通,把双方家长和孩子都叫到了办公室。
来到办公室后,老师好友直接问女孩,是你追他还是他追你,女孩一看这状态和架势,在还没反应的情况下,女孩妈妈抢先站了起来说到她家女儿没有这么贱,女孩一看妈妈这样,狠狠地瞪了男孩一眼说到:“我从来没想过和他好。”男孩听完女孩的话,拿起书包对他妈说了一句:“你后悔去吧!”然后夺门而出。
回家之后,除了上厕所,在家不出房门。吃饭给送进去。就这样过了一个学期,以为没事了,接着另一个学期继续老样子。一年的时间,头发长了老长,老师好友真是欲哭无泪。后面的事,老师没有再讲。
正例:有一位智慧的妈妈,面对儿子的“谈恋爱”进行了很好的化解。
这位男生打篮球特别好,超帅的。每当他去打球时,总是能吸引同班女生的目光,这自然少不了女孩的喜欢。在这样的一来一往中,大家开玩笑,这事传到了班主任老师那。
班主任老师把他们俩给分开了,座位本身挨的近。结果是女生很勇敢地找到老师问为什么调座位?老师没有更好的回答,就说是调座位。
事后老师给男孩的妈妈打电话,让他务必来学校一趟。等男孩妈妈到了,老师把学校里面的事和她一五一十说了一遍,告诉她,她儿子谈对象呢,这事不能再进行下去了。男孩妈妈在老师的言语中感受到了焦虑,她和老师说,请老师放心,给她点儿时间,她来处理这件事情。这段儿时间,让老师不要找他们了,装作不知道这事。
待男孩从学校回来后,妈妈没有直接问孩子“为什么谈恋爱?”而是和男孩谈“一个人喜欢一个人,找自己的人生伴侣这是很正常的。不在于时间长短、不在于早晚。”妈妈为了增加谈话效果,出其不意地告诉男孩一个观点“没有早恋这么一说。”男孩很惊讶,因为他很忐忑这个事。妈妈说:“遇到喜欢的人,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没有早跟晚、对和错,有的人一辈子也遇不到啊!运气不好啊,运气好早就遇到了。问题是,这个女孩是不是你真正喜欢要找的?!这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没有早恋的问题。”这个时候,男孩就放松了。
妈妈请了一个高人跟孩子分享,分享“一个女人对家族的意义,一个男人应该怎么顶天立地”。当孩子接受这些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把恋爱的念头慢慢放下了。
男孩的工作做通了,妈妈开始做班里同学的工作。利用班里的班会、搞活动,去跟几个很优秀的女生接触,去聊“他儿子怎么样啊?”女生回答:“男孩如何如何好。”妈妈继续说:“你们都觉得他好,可要多帮助他,多和他接触。”
事后,这位妈妈和老师提到这事时,老师问妈妈:“最后这样做是什么意思?”妈妈回答:“之所以大家觉得他们搞对象,是因为他们接触的多了。如果很多女生都接触,这个现象就消失了。”很快这件事就平稳了。
两个案例,一个采用的方式简单粗暴、一个聪明智慧,结果大相径庭。
老师最后总结:如果真遇到这个事情,不要急不要慌。针对自家孩子的特点,对他做一个分享。但是不管怎样,不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不能伤害孩子的尊严,更不能去找孩子的对方质问别人。这是孩子最不想看到的,不希望爸爸妈妈做的事情。
划重点: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