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星期高强度、简直要被逼疯的写作之后,没想到。现在是如此轻松和满足,明显感觉自己的这次反复的打磨使我成长了不少。有了这一个多星期被打磨的经历之后,做其他事的效率也顺便被提高了。比如,今天要交好几个复杂的资料,没想到以前需要两三天才能完成的工作,让我在一天内全部做完了,所以才省出了今天晚上一个小时左右的闲暇时间。:终于能看会儿书了。
今天看的书是《学会写作——自我进阶高效方法》,一个小时才看了20多页。
不是因为这一个月没看书太期待,而确实觉得这本书的含金量很高。
这本书的作者叫粥左罗,因为我平时不怎么看微信公众号,所以看到这本书之前不知道粥左罗是一个经常写爆款文的作者。
说这本书含金量很高,是因为我看过好几本关于写作和阅读的文章和书籍,有些书写的内容看似有道理,实际上对写作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比如,想提高写作水平的人都知道要输入,但是输入什么,怎么输入,却还是有点茫然。而粥左罗提出的一个观点就是“写作的三个核心要素是:输入、思考、输出,其中核心要素是思考水平。”
书中原话是这样的:
“人人都可以写作,但写出来的东西往往有天壤之别,你觉得自己写的不好,于是拼命练习表达技巧,训练遣词造句,努力提升文采,以求提高写作水平。若只是这样练习,你可能一辈子都写不好,因为在写作方面新手与高手的差距除了遣词造句以外,还有一个更核心的东西——思考水平。面对同一件事,别人能看到1点,你能看到5点,别人能看到5点,你能看到这5点之间的联系,别人能看到这5点之间的联系,你还能看到这件事的5点和另外一件事的3点的内在关系,这样你写出来的东西一定更好,哪怕你的遣词造句能力稍微弱一点,你的写作能力也更胜一筹。”
如果我们明白了写作的核心要素,就知道我们输入目的是为了提高思考水平,就知道我们读书的核心目的是干什么。对读书的核心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思考水平,训练自己的思考水平。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你即使不用看各种阅读技巧的书,你也知道到底从读书中获取什么,也知道到底为什么要持续不断地通过读书来输入。作者还对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1.提升输入效果。
首先要提高输入强度,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每天最少坚持读书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大约能读1.5万字左右,一年下来可以读500万字。
其次提高输入标准。如何提高输入标准?最基本的一点不要浪费时间读垃圾文章,要多读经典,多读好书,多看优质公众号的文章……一个字“优”。
最后就是要提高输入效果。如果想提高写作能力的人看了一篇文章,解决了一个问题,学习了一个技巧,那么这样的阅读效率就是低效的。作者给出的阅读建议是“带着目标和预期阅读,边读边思考甚至做笔记要聚焦进行主题式阅读,好内容要反反复复读,阅读时要带着批判性思维和学习的心态,阅读过程中要不断带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情景。”
2.训练思考能力。
第一,要养成习惯性追问事物本质的习惯。面对万事万物都要有一颗好奇心,有意识的去追问问题的本质。
第二,习惯性建立知识的联结。
就是把学到的零散的知识集成一张知识网,每一个新知识点都和其他知识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要善于。在阅读中思考这种联系在阅读中思考这种联系。
第三习惯性的应用所学的知识。
一切不能被应用的知识都不能真正属于你。比如说你学到一个如何取标题的技巧,那你就去找10个标题分析和拆解。
3.强化输出能力。
输出是前两步的结果。
首先要高频写,持续写。写作是一门手艺,手艺最重要的就是手感,手感的产生和保持源于持续的做。每天可以不用写很多,但是一定要写好。
其次既要学写故事又要学习写观点。既要锤炼写故事的能力,让读者乐意看,还要磨练写观点的能力,让读者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再次建立自己的写作流程。
最后就是建立自己的反馈系统。建立反馈系统最好的办法就是公开书写。
我觉得作者写的以上观点,虽然文字不多,但含金量很高。如果同时在各个方面回头并进一定非常困难,可以选择一个自己目前最弱势的一个地方,从一个点开始提高。
比如如果你不能坚持每天读一个小时要能读半个小时,如果半个小时不能坚持,也要能坚持读15分钟。如果连这个也做不到,写作能力提高就非常有限。在目标制定中就不能以每天写多少字、写多好的内容没目标,而是应该固定时间每天读多长时间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