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是使自我受益,教育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手段,途径,方式
教的主体不一定是教师,教育者可以是任何人,也可以是物,一段文字,一缕头发,一粒沙尘。。一座教堂,一汪清水。
一个人受教育的目标就是使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成为自己眼中的自己,这就是灵魂的本质!
当教育陷入功利主义的误区之时,一切似乎变味了
只要学习好,就是老大,就是第一,就应该得到全班老师包括班主任的尊重,不管道德品质如何
只要学习不好,就要被扣上,你妈这么辛苦赚钱,你就这个样子?的污蔑之称
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而人才一定不是单一的!千篇一律的人才让人感到恶心,仿佛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这是对人的个性的否定以及毁灭
仿佛20世纪90年代,中国实验学校兴起,这是对教育的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
然而受益者毕竟是沿海发达地区,或者交通便利之地,边远山区,深山老林中仿佛没有听到一丝喜悦的呐喊!
边远山区始终边远着,那里的人的心也始终边远着。
走出过大山,又回到大山的人们告诉他们的学生,这里是中国最偏僻的地方,你们要比普通人付出十倍的努力,才能够取得别人轻而易举的成功
然而这句话的意思无非就是把人分为三六九等,然而人分为三六九等并不能单纯的以智商来判断
jun lian middleschool的政教主任罗某人曾经说过,要走出三江源,即使一代不行,也要代代相传,这是何等的大心志,颇有愚公移山之风范!
老平同志也将管理学运用到极致。。。
DOLLAR也曾睥睨同行,并发誓要重新出山
似乎大山里的所有人都讨厌这个地方,这个地方阻塞,滞后,愚昧,难以实现知识分子的抱负
知识分子们将这种心愿传递给了他们的接班人——学生——传道
然后学校越管越严,以前,小县还能出考上清华北大的人才,现在好像消失了,10多年都不曾出现了
因为小县将希望寄托于教育,知识分子将心愿寄托于学生,学生将心愿寄托于努力,而不是寄托于自己
仿佛一切都变味了,高考考不上211,985,川大,都不好意思说出口了
一切都变了,高考成了一条尺子,一道人主观臆造的分界线!
然而,可曾知道,上了大学就轻松了吗?
不,不是吧,人际社交,学分考核,经济压力。。都会困扰着人
高中老师口中的考上大学就轻松了,只不过是一句安慰人的借口罢了
因为,告诉你了,还怕你不参加了
高考结束时候的撕书,扔书,这是一个知识分子该做的吗?
你可知道这是陪伴了你3年的东西,承载着的道与器,你可知道,你撕掉的不仅是书本,更是对知识的渴求!!
时间变换,岁月无常!1年之后,大学之中,不又有网课吗?
教育毕竟是终身的,想要一时成长到极致,而以后不再受教育,或者说自我教育
那是愚蠢的!
因为教育符合人的本性,灵魂的本性!
然而功利主义教育则绝对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