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洗漱过躺在床上时候,我照例拿出手机有一搭没一搭地滑着。
朋友圈、微博动态、小视频更新……
屏幕上熟悉的、不熟悉的人的生活缤纷地在眼前呼啸而过。
亲友聚会、漂亮女孩、旅游杂记、日常生活,不同精彩却又朦胧的文案和图片不断升空,里头夹带着一种复杂的无以名状的湿气。
滑了十多分钟,我终于扔下电话,脑子一片空白。
我甚至不记得我刚刚究竟看了些什么东西,但心底一股夹杂着忌妒、焦虑、亢奋与不满足的心情油然而生。
这是我昨晚难以抑制的负面情绪。
我被困在如今的生活中很久了。
在工作之前我总是在四处游荡,热爱旅行,约着好友混迹在各种音乐节。
现在做着迷失自我的工作,身体和灵魂都跑不出被圈住的打卡范围。
1.
每个人都有阴暗面
许多人应该都曾有过类似的情绪反应。
要不然网络上不会有那么多人讨论着:《网红呈现名气的真实面》与《不要被光鲜亮丽的朋友圈骗,因为没有人会自曝阴暗面》等文章。
但阴暗面每个人都有,至少这些人还有心情与闲钱天天秀。
....我想秀都没得秀了。
这种暗自比较后产生的不平衡感,每个人都在理智上极力忽视轻蔑,却总无法完全藏住情绪上的失落不安。
我们选择批评他人的肤浅,指责大众的愚昧,拇指却很诚实地继续在屏幕上无止尽地点按滑移。
....有点兴奋和恶趣地偷窥着他人的生活。
承认自己忌妒,其实也是间接证明了自己的平庸。
但究竟曾几何时我们得这样小心翼翼地保护着真面目,学会自己对自己说谎,就为了呵护看似铜墙铁壁实则摇摇欲坠的自尊?
2.
我正在看着你,目不转睛
英语词典里把嫉妒定义为“在注视着另一个人拥有一些高于自己的优势时产生的屈辱感”。
其词源是拉丁语invidia ,来自动词invidere,意思是“有敌意地看着”。
心理学家认为,嫉妒会导致两种结果:恶性的结果和良性的结果。
恶性结果
嫉妒容易引发我们的焦虑,过度的焦虑会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造成损害。而嫉妒所包含的道德谴责,也会隐隐的折磨着我们。
嫉妒引发的焦虑会激起愤怒和恨意,更可怕的是,引发攻击和破坏性的意图。有的人甚至会通过付诸行动的方式攻击和贬低被嫉妒者,从而减少被嫉妒者在比较中的优势。
在恶性嫉妒的作用下,人们可能会通过造谣、毁谤等行为贬损被嫉妒者或破坏Ta所取得的成就。
良性结果
嫉妒的良性部分,包含不甘心和启发性的成分,它更像是一种“Ta能做到,那我也能”的心理。
嫉妒的良性结果是,人们将焦虑转化为动机,通过模仿、观察学习、自我提升等方式尝试接近或达到被嫉妒者的成就。
当然我一直对这个良性结果抱有期待。可对于他人的嫉妒心带来的焦虑感是不是足够强烈到试图改变自己,这个还要慢慢地等待。
3.
你只能压抑住几次的咳嗽
最近网上有一个#十年前对比#的话题挑战。
十年之前我看不见别人的生活,那时候我喜欢守着电视看消息。
十年后我离所有人的生活,都只差一个屏幕。
它逼着我看清我于世界的渺小,看到这世界的运作方式。
而如今的人们,看着小视频网站展示的各种生活状态,猎奇的心态看着一切美好的生活。
但在过程中,却故意骗过自己忘记了人性的贪嗔痴。
从前我总认为情绪是可以自我疗愈的。
而接触到更多人的生活状态也明确——的确是有人需要帮助的。
这就像我前一阵先抗着感冒,然后就发烧了。你可以一次两次的压抑住突然的咳嗽,带着侥幸心态拖延不医,最终还是苦了自己。
时日一久,问题不会凭空消失,反而在黑暗处持续恶化从而影响生活。
4.
写在结尾。
要逃离社交网络引发的个人焦虑,光是催眠自己不要相信表象、一切都是假的、别人都肤浅其实是没什么用的。
首先我们得拥抱自己会忌妒会不安的自然事实,然后去思考引起焦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多阅读,多思考。
学会思考代表着不会对当代知识贩子兜售的焦虑买单,你的焦虑还是该源于本身的思考。
练习有意识去做每一件事情,专注看待每一个细节,因为沿途拾起的点点滴滴,总会在未来某个时刻成为茅塞顿开的关键。
而我们也会在对自己反复锤炼中,进化到新的高度角度看事情,
那些曾经打扰过的情绪与嫉妒,变成夹在手里点燃的烟,抽上一口,开心快乐。
韩寒很多年前说过一句话:
“我们不光要杀戮别人,还要杀戮自己。”
送给你我共勉。
——END——
情说心理 见证你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