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麻吉星的使用也近一学期了,再次来读王博士的《数字时代的学与教》与第一次读有了不一样的情素,以前觉得课堂中不能放手的、实现的,现在多了许多共鸣。实践后与理论相结合,才发现王博士在这本书中给的学与教建议都是实践出真知 ,非常实用 ,教学效果也很明显。
有了实践后,再次体会教学心法:“少才是多,无才是有,慢才是快”,追其根源就是-------以生为本。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的课堂也有了质的转变,让学生自主探究,产生课堂生成,再让学生学进去讲出来。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学生中心的课堂!孩子们通过小组讨论,上台展示,生生交流,从而完成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好教材没有固定的标准,要根据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选择和调整。以生为主体的课堂,将课堂交给学生,创设形成性的课堂和知识,通过信息技术为手段,有学生自主的生成才是适宜的好教材。这是我这一个学期以来最有成就的体验-------课堂生成是最好的以生为本。
对于像我这样有一定教龄的教师来说,从重视学生的“教”到重视学生的“学”的转变确实不易。在课堂上,我作为教师应该重视激发学生去思考 ,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而不是去灌输知识,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点燃火焰就是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把存在于学生内在的知识导引出来,变成学生的实际知识和技能。所以说教育是一种艺术,我们要做的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无论是课堂中的抢权还是挑人,都是一门艺术,信息技术的介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更给课堂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在之前我的数学课堂上,当在玩游戏环节,孩子们的兴趣度和参与度都很高,但因课堂时间有限,总有孩子失望,也有时有的孩子点名次数多,也有点到少或没有被点到过现象。挑人和抢权功能让孩子们上台更具有公平性,孩子们也很喜欢这两个功能。
同侪教学教学法是基于数据判断的基础上来开展互教互学的方法,有次我在讲解“半个圆的周长”和“圆周长的一半”时采用了同侪教学法,当时70%的同学都认为它们周长是一样长的,30%的同学认为不一样长。于是我就安排小组讨论,每组每个成员都要分享自己的思考,最终每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结果四小组汇报中还有一小组认为是一样长的,当他们听完其他三组汇报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漏算了半圆周长的直径。同侪教学可以让学生 从表层的听讲变成自我探究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到成就感,是非常好的一种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走进课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要大胆实践,认真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