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慈师VS严师

今天,八年级一班阮诗惠同学的“课前三分钟”。

她会讲什么内容呢?这孩子平时能力很不错的,每次课前三分钟都很好。上课铃一响,只见这孩子缓步走上讲台,在黑板上了“慈师VS严师”,然后就是让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觉得慈师更好,还是严师更好?要求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再陈述自己的理由。”

学生叽叽喳喳地说开了。

有学生认为,慈师更好,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叛逆期,如果一味地不问青红皂白严格管理,可能会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反而更加难以管理,并且会对老师心生怨恨。

有学生认为,严师更好,因为“严师出高徒”,青春期的孩子还不能正确判断自身行为的对错,很容易走上邪路。有了严师的管理,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不至于为所欲为。还有,大部分孩子自觉性都比较差,需要严师加强管理,才能让学生有所顾忌,约束自己不恰当的行为,从而走上正轨。

应该说,两个观点都有支持率。最后阮诗惠进行了总结:其实,单纯的严师,单纯的慈师都不太好,最好的原则是严慈相济,该严的时候严,该慈的时候慈,既能走近学生内心,又能对学生有所约束,这才是最理想的教师状态。

阮诗惠的总结很到位,我也非常赞同这个孩子的观点,我也觉得,太慈,学生会欺负你,不服你的管理;太严,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反而不利于管教。最好的选择是走进学生内心,听听他们的心里话,以及他们的需求,又有所要求,有所引导,这样的老师大概就是最好的状态。

我问学生,你们理想的老师是怎样的?学生答:“吴老师这样的!”

哈哈,这群孩子也学会了见风使舵了呀!不过,有的孩子确实挺崇拜我的,说的应该是真心话。

那么,我就暂且在他们恭维下,自恋一会儿吧!

哈哈哈,有意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