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不太容易入睡的人。说是失眠倒也不至于,只是从上床合眼到睡着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对于那种无论倒在什么地方,只要一闭上眼睛,不到五分钟就鼾声大作的人,我是既羡慕又不理解。
在这段相对来说比较漫长的睡不着的时间里,我必须要找一些事情来做,才不会躺在床上过于焦躁。听一些声音是不错的选择。之前我在手机上就下载了喜马拉雅电台,并订阅了不少节目。有的节目比较干货一些,或是我比较在意的,这样的节目当然不太适合用来催眠。而那些我虽然也感兴趣,但感觉跟自己关系还没有那么直接密切的,就比较适合拿来安抚我那驿动的心了。这样的节目,一般是诗集、散文随笔等,内容相对轻松、闲散,听起来不费脑子。听着听着,睡眠之神就会在不知不觉间悄然降临。而在我睡着之后,事先定时的电台节目也会乖乖停止。
在这些我所谓的“催眠电台节目”中,我比较喜欢的首先是蒋勋先生的节目。蒋勋是台湾著名的文化学者、作家,对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等有着很深的造诣,近年来致力于两岸美学的教育推广。本来这样相对比较正统领域里的人基本不算是我的菜,但蒋勋算是个例外。初次听到蒋勋的声音,是在他的一个名叫《蒋勋细说红楼梦》的节目里。蒋勋的声音浑厚、清朗,操着一口精致的台湾腔,加上学养丰厚,听起来就更显得文质彬彬。节目里他总是不紧不慢、侃侃而谈。《蒋勋细说红楼梦》一共一百多集,蒋勋讲的很细,是名副其实的“细说”,从小说中人物一个微妙的表情、场景器物的细节、食物的细微味道到天气的微妙变化以及其中穿插的诗词歌赋等,都详尽细致分析、描述。 这么丰富详实的内容,我当然是没有足够的耐心去一一了解的,何况是在我将睡未睡的时候。但我还是愿意去听,讲的具体是什么有时候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在讲。这大概就是人格魅力的作用结果了。除了《蒋勋细说红楼梦》,他的评说唐诗宋词的节目以及《孤独六讲》等,也是我常听的节目。后来听到他的《舍得,舍不得》,发现他的声音似乎苍老无力了很多。原来前两年他做了心脏手术,身体状况也有所下降。了解到这样的事实,我也不免在心中升起一丝感伤。看来在不知不觉间,我对这位值得尊敬的大师也产生了一些感情。
除了蒋勋,另一位我喜欢听的,恰巧也来自台湾。他就是著名作家林清玄。林清玄主要写散文,文字朴实无华,但却有着一种茶一样的亲和温润的吸引力。听他的文章,总觉得语言的遣词造句都很浅显简单,没有过多的技巧性的东西。但正是他这种平实的文字,却给人以抚慰、温暖、智慧和力量。他自己也曾在文章中说,自己喜欢的是那种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意义的东西。这也印证了那句话——大的才华往往是看起来没有什么才华。林清玄喜欢写生活中那些普通寻常的东西,茶、食物、日常物件等,喜欢写童年美好的回忆以及各种人生的感悟,对于佛学、禅修等领域也有很多涉及。同样的,从他的文字也不难感受出他的人格魅力。
其他的,主要就是一些诗集了。睡前听东西,很容易让文字潜移默化地进入自己的头脑、潜意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成年人有时候也像孩子,而我这种睡前听电台的举动,就像不愿睡觉的小孩需要一个人在床前讲故事给他听——要有个声音哄着,哄着哄着才能安心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