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日:“里仁为美①。择不处仁②,焉得知③?” 【今译】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美好的。如果不选择有仁德的住处,哪能算得上是明智呢?” 【注释】①里:邻里。周制,五家为邻,五邻(二十五家)为里。这里用作动词,居住。仁:讲仁德而又风俗淳厚的地方。一说,有仁德的人。文中的意思就是:与有仁德的人居住在一起,为邻里。②处:居住,在一起相处。③焉:怎么,哪里,哪能。
2.子日:“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①,不可以长处乐②。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今译】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过穷困生活,也不能长久过安乐生活。有仁德的人才能安心于实行仁德,有智慧的人才能善于利用仁德。”
【注释】①约:贫困,俭约。②乐:安乐,富裕。③知:同“智”。
3.子日:“唯仁者能好人①,能恶人②。”
【今译】孔子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公正得当的〕喜爱某人,憎恨某人。” 【注释】①好(hà0号):喜爱,喜欢。②恶(wù务):厌恶,讨厌。
4.子日:“苟志于仁矣”,无恶也②。”
【今译】孔子说:“〔一个人〕如果立志去实行仁德,那就不会去做与坏事了。” 【注释】①苟:假如,如果。志:立志。②恶:坏,坏事。
5.子日:“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④,造次必于是⑤,颠沛必于是⑥。”
【今译】孔子说:“发财和升宝,是人们所想望的,(然尔,〕若不是用正当的方法去获得,君子是不接受的。生活穷困和地位卑微,是人们所厌恶的,(然而,〕若不是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君子是受而不避的。君子假如离开仁德,如何能成名呢?君子是连吃完一顿饭的工夫也不能违背仁的,〔即使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仁德去做,〔即使是〕在流离困顿的时候也必须按仁德去做。”
【注释】①处:享受,接受。②去:避开,摆脱。③恶:同“乌”。相当于“何”。疑问副词。怎样,如何。④终食之间:吃完一顿饭的工夫。违:违背,离开。⑤造次:紧迫,仓卒,急迫。必于是:必须这样做。“是”,代词。这,此。⑥颠沛:本义是跌倒,偃仆。引申为穷困,受挫折,流离困顿。
6.子日:“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①;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今译】孔子说:“我没见过爱好仁德的人,没见过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是无法超过的;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时,不会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有能在某一天用自己的力量去实行仁德的吗?我还没见过〔实行仁德而〕力量不够的。这样的人会有的,但我没见过。”
【注释】①尚:超过。②盖:发语词。表示肯定的语气。③未之见:未见之。没看到过这种人或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