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马虎 你是不熟练

问大家一个问题,3+8=?等于11,我想带领大家回忆一下,大家平时会不会看孩子写作业,或者检查孩子作业,当我们检查孩子作业的时候,发现明明等于11孩子却写成了12,也就是明明会的题做错了,大家是怎样跟孩子说的呢?估计大家会说,看你马虎的,一点都不认真,不操心,粗心大意的。是不是这样说的?大家说的不对,这就是理念的错误。

为了给大家说明白,再给大家举个例子。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一种现象风靡全国,那就是孩子做对事的时候大家都会说一句“你真棒”,大家有没有说过?我是幼儿园老师,大家有没有参加过幼儿园的开放日活动、或者其它一些活动?有没有见老师在幼儿园里夸小朋友“棒,棒,你真棒”?孩子就这样在家长和老师的“你真棒”中逐渐长大。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我们大家都知道,不止孩子,包括我们自己,总有那么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是我们搞不定的。当遇到事情搞不定的时候,他会怎么想?他会觉得“我不棒了”“我不牛了”。那不棒了不牛了怎么办?不知道啊。那生活中我们身边的孩子有没有这种现象,当他们做好一件事的时候,尾巴很容易就翘到天上去了。一旦遇事失败了,自信心啪叽一下就摔地下了,需要你使劲给哄,安慰,买玩具,买好吃的,自信心也不一定能恢复到一个好的状态。

那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引导错了。你的理念就是错的。那正确的应该怎么说?当孩子做对事的时候我们应该说:你通过你的勤奋和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当他遇到失败的时候,当他有些事情搞不定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是啥?他会觉得我要继续努力,不断努力,于是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这个描述的过程藏着我的一个思想,我把他叫做“可操作性语言”。听起来似乎没有多么的高大上,但咱们老百姓需要的是不是正是这种实在的,拿来就能用,用了就有效的东西?

接下来我们带着这种思想回到刚才3+8的案例上来。当大家在检查孩子作业的时候发现孩子把明明会的题做错了,你该怎么说?“孩子,这道题明明你会怎么做错了呢?”估计孩子已经被你教育成啥样了?“妈妈,我错了,我粗心、马虎、不认真,我改改。”这时候请您务必认真地看着孩子,特别认真地对孩子说:“在爸爸妈妈眼里,你是一个非常认真的孩子,之所以写错,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不熟练,要想熟练就需要多练习。”多练习,是不是我们想要的?那你老说他马虎不认真,你想把孩子往哪里引?警告大家,当心有一天孩子给自己找了个借口,说我从小就马虎,我爸我妈说的。所以说,当家长的理念不正确的时候,怎么可能教出一个好的孩子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