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很不错的一本书,有的人说这是毛姆的经典,值得我们一读再读,读一次是无论如何也不够的。
我只读了一次,就在昨天,还是温绍贤同学推荐给我,说她看后感觉非常棒,想让我看一看,能够对她做一些指导,因为她想再看一遍。
怎么形容呢,一个八年级的学生,能够读出来,或者说是触碰到,可以震撼心灵的内容,就已经可以看出来毛姆不是浪得虚名了。
对语言的驾驭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思想的高度,为了艺术的主人公,离开了自己幸福的家庭,和很爱自己的人。
然后又伤害了第二个爱自己的人,直到这第二个殉情而死,我读到这些内容的时候,是压抑的,梦想的实现必须拥有这样的自我实现。
于是又有了第三个女人,一个非常原始,但又很淳朴的人,很兴奋的走进了她的世界,然后让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当然他的生命也该结束了,如果第一个女人是传统的话,那么第二个女人就代表了世俗,到了最后一个要就是原始的真实。
可以说小说到这个时候,终于给主人公找到了一个梦想实现的地方,不是大都市,也不是家庭里,而是静谧,并且能够孕育无限可能的椰子林。
我总感觉最后的麻风病,也是一种象征,虽然麻风病在雨果那里,几乎和中国传统小说中的大团圆结局一样,常见到了可想而知,但是在毛姆这里,他是漫长并且沉重的。
他象征了这种生活的不太和谐,人在原始环境里可以实现梦想,但也要承担风险,一种能够让生命超越,也可以葬送的生活。
我们还是习惯了更加进步的条件,在生活上来说,生命的适应是伤感的,比如说那个孩子,和原始连接在一起的孩子,假如第三个女人能够直接叫作原始的话。
一切都是给他带来的灾难和考验,在这里我想这个他谁都知道,在家庭的前边那些内容,和在世俗中的中间一部分,人走出家庭挑战的是相关的几个人,战胜世俗却要面对这个世界。
不过世界也是世俗的,当主人公的画被接受以后,他所制造的伤害也就成了传奇,就像他在生存上所受的磨难一样,我们只剩下接连不断地叹息了。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坚持,坚持都是这样的,我却没有勇气,幸好我的书写还不能称之为艺术,虽然都在叩击灵魂。
我可以在自己的妥协中,更加宁静的坚持,我们可以看一看刘震云的文字,那些让人伤感的我的邻居,我们才有更多一脉相承的东西。
毛姆可以为我们带来梦想,也能够让梦想不再那么伤感,即使已经丢掉了这个世界,我们依然可以在麻风病中,像那个主人公一样,看到心中的月亮。
我们都应该有这样一个月亮,如果六个便士可以当作简单的生活来诠释的话,那么足够活着,也就可以笑看人生了,为了那个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