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共读共写共成长”这个团队的初始,说实话我写的每日300字实在是凑数,纯粹是摘录文章中的精彩句段,外加自己的一点微小琐碎的感悟。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天阅读着群里优秀老师的精彩文章,聆听着何蕊老师和普利辉老师一针见血的点评与建议,渐渐地发觉自己的眼界也提升了,被团队裹挟着成长了。
上班13年了,在固有的小圈子中如井底之蛙一样固步自封止步不前,看不到教育的星辰大海。总觉得自己的生活马马虎虎还可以,缺乏那种强烈的上进心与不顾一切的拼劲儿,可是看到何蕊老师的文章与发言后,惊奇地发现原来距离我们不远的郑州居然有这么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老师,原来并不是自己的生活多满意,只是因为自己的要求有点低。
吴松超老师在《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中写到:“一线教师通往教育专家的桥在哪儿呢?或者说怎么去建这座桥呢?建议从记录教育生活做起。”这里的教育生活,是能跳出课堂,以人生、生活的高度观察课堂,思考教育,更多的是把视角调整到师生交往的事件上,而不是仅仅关注知识、能力等教学元素。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学院附属中学说生物老师孙明霞,是从一线教师成长为教育专家的典范。她分享自己写文章的经验,大致有这样一些“干货”:真实、坚持、放下功利心、学习与思考。
说实话,自己平日里也写教育文章,可是一直止步不前,难以突破。而加入“共读共写共生活”团队之后,从何蕊老师的分享中知道了“3211阅读写作结构”,从普利辉老师的讲座中领略了出一本书需要做哪些努力,从徐贵芬老师的文章中感受到专业写作的魅力……虽然自己的资质禀赋一般,无法获得快速的提升,但是在这日复一日的阅读写作与学习中,我感觉自己也在犹如小乌龟一样慢慢地成长。虽然进步很微小,但是最起码方向是对的,没有走弯路。
知识付费的时代,学习真的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其实,付费学习的底层逻辑是:“花钱购买先行者的时间、经验、思考、实践、过滤、结果、认知,即花钱买时间和结果。”我很庆幸自己走出了第一步,走出生活固有的小圈子,加入“共读共写共生活”这个学习团队,置身于这个积极向上的优秀圈子,每天耳濡目染,想不进步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