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早上,吃着早饭,我家马先生无意中提及了公司有个公派去总部参加会议的机会,领导已经连续两次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然而他说,不想去,两次都已婉言谢绝了……
还没等他讲完,我多年老HR的职业敏感度瞬间被激发,立即打断了他的话:
”不是吧,这样的机会多好啊!
第一, 这种经历不可多得,某种意义上说,会给你的简历增加含金量。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在任职期间可以去总部的,所以也是能证明你的工作价值,或者说工作能力得到认可的标志。
第二, 有些机会稍纵即逝,如果你不抓住,就过去了,你不去自然会有其他人去。所以说,机会来了,你就不要轻易放过,而是应该想办法怎么去抓住啊!
第三, 既然领导这么看重你,已经这么给你面子了,这样拒绝万一得罪了领导呢?这也是不支持领导工作的表现啊。也许领导会觉得,想扶你一把,你却还不乐意。未来继续在他手底下工作,他会怎么对你呢?
……”
我滔滔不绝说得正起劲,却没料想,他突然不耐烦地打断了我,皱眉抬眼来了句:“这是我的事,你就不要操心了!”
什么?
我突然就被梗住了,愣着半晌没回过神来。
纵然那一刻我心里仍有千言万语想讲,但对方怎么也不听了。迅速两口喝完粥,拎包走人,砰的一声关门声,吓了我一跳。
干吗呢?
明明是为你好,还如此不领情,不知好歹。不领情也就罢了,干嘛还对我如此不耐烦、不友好?
我内心很想说服他去积极地接受这个任务,但当遭到他如此简单粗暴地打断之后,我心里满满的委屈和挫败。
我感觉这是对我的一种否定,于是整个上午,我陷入一种负面情绪中,越想越憋屈。
2
待在家里憋闷得慌,索性出去走走顺便透透气吧。
走了一大圈,心境逐渐平复,我忽然顿悟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他是他,我是我,为何我一定要让他接受我的想法呢?
第一, 这份工作他在做,不是我在做,他做好或者做坏都是他的事情。虽说我和他是一个家庭共同体,但是,毕竟我和他是独立的个体、不同的两个人。
第二, 他有自己的想法也很正常,毕竟我不是他,他所面临的一些工作状况及实际情况,我并不十分了解,为什么要这么急于去帮他做决定?我是不是有点越过边界了。
第三, 纵然我存有千百万个好心,但是如果对方不领情,这样的好心也是多余的。
如果,仅仅是我自己认为千般万般好,但是对方不接受、不认为,那也是徒劳。这种多管闲事也给自己带来了坏心情和负能量,所以自己憋着一口气在心里让自己难受,完全没必要。
收起这些对他来说多余的好心吧。
归根结底,最基本的事实是,每个人都请管好自己的事情。至于对方,如果他需要我给他一些支持或征求我的建议,我才去给,而不是说,强行把自己的观点去兜售给对方。
我自己就这么慢慢地想明白了这件事,心里也豁然开朗了起来。
3
晚上马先生下班回家,我在一旁默不作声。他似乎觉察了我的反常,自我解嘲道:
“我明白你早上的话也是为了我好,但到了总部大家都要用英语作报告的,我那点英语水平你是知道的……”
噢,我的神呐,对啊,英语是他的痛点,也难怪他心里会如此抵触此事了。毕竟谁也不想在总部领导面前出丑,弄巧成拙更难受。
“其次,二宝那么小,大宝也要照顾,我出去一周多十来天的,我也不放心你和孩子……”
不知为什么,他说到这里,我顿时心里就软了,说不出什么别的话,只是静静地听他说着,再也没有去打断他的话。
“和领导那边,我也是如实和他说明情况的,领导也表示认同。再说,领导也理解我现在手上负责的项目很紧张,真的要出去这么久,对工作的开展确实影响很大,我是综合考虑过后才决定放弃的。”
那一刻,我忽然觉得,一切都是事情本来该有的模样。
而我此前的难受、担心、恨铁不成钢等等,都是多余的。他完全有自己的立场和想法,而且并不能说不对。
我为何之前就那么纠结,那么急切地想让他非要按我的意愿来行事呢?
4
纵观现实生活中,其实类似的事情太多了。例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对孩子的言行举止、学习生活指手画脚,强行干涉。如若子女顺从,便觉得心理舒坦,这孩子懂事;如若子女不顺从,便极力劝阻或苦口婆心,甚至打骂相怼。
比如,孩子写作业,多少父母无法淡定,分分钟都想呼两巴掌上去,还觉得不解气。
怎么就不那么听话,说多少次了也听不进去,怎么就不能好好的呢?
六岁的儿子就曾认真地对我说过,“妈妈,我在做事时你不要管我!”刷牙挤牙膏该怎么挤、洗脸盆水放多少、姿势对不对……
也许我真的对他管头管脚管的太多了,让他觉得被束缚、很不舒服。
一旦管的多,烦恼与憋屈自然也就多了,于自己的心情却有害无利。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所以人们也说了,这世上有三种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人的烦恼来自于:忘了自己的事,爱管别人的事,担心老天的事。
而恰恰忘了,应该做到的是,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管别人的事,不操心老天的事。
这样自己的心情和状态才会好起来。
5
与马先生聊过后,我往深层次又进行了自我剖析。
其实是我自己的问题更大一些。
这么多年来,我都比较独立,很多事情我都喜欢自己拿主意。于是,我也喜欢别人能按照我的意愿来行事。
某种意义上来讲,我对别人是有控制欲的。
我希望别人能够顺从我,以此达到心理平衡和内心的安全感、满足感。所以这也造成了一旦对方不按我的意愿来行事的话,心里就会感到很不舒服。
有时候这种不舒服积压在心里后,我还会通过情绪发泄来表达,比如提高嗓门、争论,或者是喋喋不休等这些让人讨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结果,效果更加适得其反,事情和关系变得更糟糕。
家人之间,虽说是亲人,但是还是需认清一点: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无论关系亲密远近,彼此还是需要有一些边界感的。
允许并尊重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作为关系亲近之人,我们可以陪伴,也充当参谋。
但无论怎么说,最终对方需要有自己的判断和决定,并且在不存在重大风险或漏洞的情况下,哪怕和自己意愿不一致,也可以去继续支持他,是对他最好的理解和尊重。
一切说话办事的前提都是以对方的感受为准,让对方觉得舒服、受到尊重、获得理解、得到接纳。
不是因为亲人关系,是夫妻或者母子,就有了权利可以随意去对另一方指手画脚,横加干涉。
让人舒服,才是有效的互动姿态。
6
怎样让对方更舒服一些呢?
从自身出发,也许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放下和改变吧。
第一, 放下自己头脑中一些对“正确”的执着,放下那份好为人师的优越感,放下对他人是非对错的评判。因为,不是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就一定是对方也觉得对的。
没有人喜欢被说教、被控制。当我们想要改变对方或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时,无论出发点多么好,道理多么正确,其实都在传递:我是对的,我是更高明的,你不如我厉害,你应该听我的。这样做本身就会让对方感到抗拒。
第二, 做到真正的共情,也就是换位思考,试着把自己想象成对方,与对方同样的姿态,一致的表情,相同的处境,试着去感受他当下的感受。
我们可能可以体会到一些,但也可能无法足够了解,但是没关系,怀着这种去感受对方的意愿,加之不断实践与坚持,能够更好地获得与对方的互动,增进彼此的理解。
第三, 与对方坦诚交流,核心是基于理解对方的感受,并且把自己的感受也反馈给对方。
如果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想法,那么最好附加前提,说明这个想法是自己的一种推断或假设,而并不一定是对方要去接受或承认,只是彼此的探讨和分析,提供给对方更多的信息参考。
这样的沟通是基于一种尊重、彼此信任和理解的前提下去开展的。
第四, 聚焦当下,接纳现实。人生在世,会有很多不随人愿、不顺人心的事情,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去改变可以改变的部分,不去强求对方。
很多时候,想要改变别人很难,但改变自己相对更容易也更可行一些。随着自己的改变,潜移默化间,也许会发现,对方也会悄然改变。
一旦想明白了这些,似乎也感觉人能活得更轻松和通透一些了。
活着本是一场修炼,看到自己并接纳自身的不完美,然后自我修炼,且行且完善。
我确实是为你好,但你听或者不听,对我来说,已经没那么让我感觉难受了。
真正想通并放下后,自己也会在心里轻呼一口气。
原来,这样我也可以让自己更加轻松了啊。
注: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