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一句话,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
为自己而活,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我们每个人既是独立的个体,却同时于这个世界又微不足道。
我们活在对过去美好的回忆里,总是说以前怎么样怎么样;
我们活在对未来美好的向往里,以后或许我就怎么样怎么样;
可是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很少活在每一个当下。
8月1日,“梵高奶奶”常秀峰老人在河南老家去世了,享年83岁。常秀峰老人不识一字,从67岁开始作画,以惊人的天赋和热情的画风,一直到生命的尽头,坚持了16年!
很多人知道褚时健2002年开始种植褚橙,却不知道常秀峰老人2003年开始练习作画。
我们曾经都幻想自己活在聚光灯下的样子,可是无论我们怎么努力,好像都成就不了那亿万分之一的优秀和卓越。
很喜欢梵高奶奶的田园风景画,一株株迎着太阳盛开的向日葵,瓜果农田,百鸟争鸣,再来上三两间老房子,可谓曲径通幽。
我有一个同事,5年前说,要潜心钻研文学。5年过去了,她看了200本言情小说。
当我们聊起莎士比亚,她只听过名字,我们聊起路遥,她知道写过一本《人生》。
我们请她讲讲阅读。
她建议我们读琼瑶。
5年前同样是同事,一位男生在5年的时间里,读了也有200多本书。范围涉猎文经史哲。
他会给你讲弗洛伊德,黑格尔,尼采。
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大抵是讲阅读后人气质的修为吧!
我有一个朋友认识10年,10年前他信誓旦旦的讲,要把英语和日语学好。5年前他给我讲,要抽空背单词记语法。现在再见到他,他说,书都不知道放哪里去了。
我的一位同学,高中的英语老师。每天晚上9:30学校下晚自习,坚持学日语。一年半的时间过了N2。
他每天晚上要学习到凌晨2:00。我曾问他是什么给予了你这样的勇气和毅力?他的回答简短而有含义,他说是生活。
我们自己无法选择我们的出身,也不能保证明天不会出意外。但是我们却可以决定,今天可以做什么。
我的这位同学,阑尾炎做手术的时候,我去医院看望过他,当时他的病床上还放着中级日语的书。我再次问他,忙了这么些年,不应该休息一下了吗?是什么样的初衷,促使着你学的日语?
他说促使我学习日语的根源,来自于热爱。我爱好语言,所以我希望在有限的生命里,能够多掌握几门语言。
现在他已经着手梵语的学习。
再看我自己,来广东十年,始终没有学会白话。我觉得粤语真的是一门发音很美的语言。每当要学习的时候,总是被各种借口阻拦到。
成年人的世界复杂吗?复杂。可不可以简单一点,当然可以。
那就是活得清醒一点,知道每一个当下自己在做什么,知道未来的每一个当下自己将要做什么。
在时间规划方面,我采访过一位专家。他给我举了一个例子,10000小时定律。他说,假如你选定一个行业或者认定一件事情,或者选择一个领域,你去坚持去做,做10000个小时。
最初的500个小时一定是最难熬的,因为在这个阶段,你要克服所有的懒惰情绪,以及外部的事物,也就是帮你培养和塑造一个好的习惯。
从500个小时到2000个小时,你所研究的领域,一定会悄然的发生变化。你会慢慢成为这个领域的KOL(关键意见领袖)。比如你喜欢红学…,即便按照每小时2万字的阅读量,2000个小时也是4000万字的阅读量,换算成书籍的话,将近200本,在这个阶段,你足以把黛玉葬花、湘云醉卧等解释的淋漓尽致。
从2000个小时到5000个小时,这段时间,你的气质已经变得超然自若。因为在你既定的领域,你深知自己研究的方向。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你越来越发擅长。
从5000个小时到1万个小时,你最终完成了质的飞跃。终于,你成为所研究行业或领域的专家。
每一个细分领域的专家,他的价值都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在一个大流量的社会,每一个个体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在未来你有无数可商业变现的机会和可能。
是的,为自己而活,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屏幕前的你,看着这篇短文,是不是有所触动?
有多久没有阅读了?有多久没有运动了?多久没有美美的敷面膜了?多久没有辅导孩子的功课了?
这种自问有很多,我们不妨在前进的路上停下来,问一问自己。因为,佛家说,所在即风景。
自己为什么而活?
不妨重新捡起我们曾经丢弃的那些爱好、习惯。不要让岁月霜化了我们的年华,还老去了我们的心!
因为当你决定了为自己而活,什么时候出发,都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