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 父母做不好,兄弟姊妹就相爱相杀”
本期音频感悟
在弟弟刚出生那个2年里,姐姐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行为,还有随着他们长大,相处模式由相亲相爱变成相爱相杀,我终于知道原因了。姐姐在弟弟2岁内,有时会做一些很幼稚的行为,很粘我,学小宝宝说话,情绪波动很大,那时只觉得她怎么越大行为退化了?好奇怪阿!
他们长大后,以为他们会友爱的相处,其实已经演化到了相爱相杀。察觉到姐姐会惹怒我时弟弟会提醒我惩罚她,姐姐更是无时无刻监管弟弟。能感受到他们对彼此的牵挂和爱,但是相处时的剑拔弩张让我头疼不已。那个时刻我都开始怀疑,为了让孩子与人相处决定生二胎,是对的吗?
探索这些冲突背后的原因,听音频老A从人类情感需求,引发我思考回忆自己的童年,记起我初中13岁时一次妈妈对表弟说的话,伤心欲绝觉得妈妈不再爱我偏心这个表弟,原来这些都是因为人类与生俱来的,想要证明自己的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觉得妈妈的爱像物体一样,给别人分一些就会少一些,内心担心恐惧不已。
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纠纷时,我也告诉姐姐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选择。显然她对这个说法并不接受,不然不会对弟弟越来越没耐心,因为她还是担心害怕我的爱会被分走。每次情绪的背后,其实都是对我深深的期望,希望我能多抱抱她亲亲她。 原来如此!
当她指责我偏心时,我应该让她知道这是个误会,并告诉她,“原来你生气是要我注意你、爱你是吗?你好棒哦!你学会了表达,那么除了生气,你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让妈妈注意你吗?因为你伤心难过,我也会难过的,也会生自己气,难过和生气是因为我不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请问你可以告诉我吗?” 超棒的问与答!以往这些话我只是放在心里,在当下表达的就是对姐姐的指责,说她怎么越大越不懂事居然发这样莫名其妙的脾气,想想真是后悔,原来事件的发酵导火索就是我。
我们想要带给她的美德,靠书本和学校影响,看来效果并不理想。老A爷爷告诉我们,孩子需要从父母那里看见,学习辨认出来“正直、慈悲、爱、诚实、勇敢”它形式的存在以及内容。在小的时候,就要告诉孩子们“长幼有序,兄友弟恭”,不是大的孩子就要让着弟弟妹妹,而是大的要爱护小的。
本期音频实践操作
了解了纠纷的原因,理清了思路,这些都要在生活中慢慢渗透,给他们时间和空间学会好好相处。 想到弟弟幼儿园学习《弟子规》,每天都要回家复习朗诵,有天念到“兄友弟恭”时,问弟弟,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他说不知道。我说这句话说的是弟弟对哥哥要尊重,弟弟要爱护弟弟,就像你和姐姐,你要尊重他,想她帮忙时记得说“请和谢谢”。“请”是代表你看到了她很需要她,她对你很重要,也是表达对她的尊重。说“谢谢”代表了姐姐照顾了你的需求,你接收到了表示感激。以后我们把这两个好习惯,重新用起来吧?弟弟点点头! 姐姐回家时拥抱她表达你的想念,姐姐跟我说过很喜欢你爱的抱抱哦,弟弟听到这里,开心又有点羞涩的问我,她有那么喜欢吗?我说当然,因为她也爱你啊!
有天姐姐放学回家,我去拥抱她,在玩耍的弟弟也过来抱了她一下,姐姐有点诧异,这时我问弟弟,今天你怎么也来抱姐姐阿?他快速的说我很想念姐姐,激动的姐姐连忙回抱弟弟说也好想好想他。
这以后会发现,原本准备冲进书房找姐姐的弟弟,会在问口停顿一下说“姐姐你 不对 请问姐姐你现在可以陪我玩吗?”;会在准备随手拍姐姐篮球时,突然想起来“姐姐,请问我可以玩一下你的篮球吗?”;姐姐呢?以前随手用弟弟东西想起来就打招呼,弟弟每次也都无所谓。自从我跟她聊了她是弟弟的行为老师,和请和谢谢的意义,她开始注意自己言行。随手准备拿弟弟彩笔时,跑去对弟弟说“请问我可以借下你彩笔吗?”;在餐桌上看到都喜欢吃的东西,在商量不哄抢后对弟弟说“谢谢”;我问他们的感受,弟弟说觉得很开心姐姐很少对他发火了,姐姐说感觉弟弟现在对她很尊重,以前觉得帮助他就是该做的,心情很不爽。
感谢我自己勇敢的直视情感问题,不逃避不妥协;感谢姐姐有一颗柔软又慈悲的心;感谢弟弟包容和愿意改变;感恩我的孩子们彼此珍爱对方,让这个家朝着幸福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