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2年里约热内卢地球峰会试图减缓世界各地物种灭绝的速度以来,政府和捐助者已经花费了数十亿美元。现在一项新的研究提供了第一个明确的证据,证明这些努力正在奏效。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的研究发现,1992年到2003年,国家花在保护环境上的144亿美元,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下降了29%。这些发现可以被政策制定者用来制定保护预算,使他们的国家能够达到国际物种保护协议的目标。
这项研究显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的109个签署国的保护支出显著减少了这些国家的生物多样性损失。
为准确地解释由国家保护资金的影响,研究人员利用从1996年到2008年的每个国家的生物多样性数据,以及从1992年到2003年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针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支出,并且允许足够的滞后时间,表明支出有积极的影响。研究人员还研究了人类发展对物种及其栖息地的压力。
该研究发现,世界上60%的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可能归因于七个国家:印尼、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国、印度、澳大利亚,主要由物种丧失在夏威夷,与此同时,另外七个国家,毛里求斯、塞舌尔、斐济、萨摩亚、汤加、波兰和乌克兰——生物多样性提高。
好消息是,在拥有大量物种的发展中国家,大量的生物多样性将受到保护,成本相对较小。重要的是要注意,随着发展压力的增加,保护支出将必须跟上步伐。政策制定者可以利用这个模型来确定这些预算。
这个模型提供了一个框架,我们可以用来平衡人类发展和维持生物多样性,这是一个真正可持续性的实证科学框架。
保护资金已经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产生了重大影响,希望更多的国家愿意投资于满足国际生物多样性的承诺。
研究人员说,25年来,我们已经知道,我们需要在自然保护方面投入更多,否则将面临像恐龙那样严重的现代物种灭绝,但政府和捐助者不愿意拿出必要的预算,因为几乎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花在保护上的钱有什么好处。这一发现现在应该鼓励决策者重新参与地球峰会的积极愿景,并为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提供足够的资金。
为了确定每个国家的生物多样性损失的衡量标准,研究使用了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数据,该组织在过去50多年里一直追踪着世界植物和动物物种的保护状况。
为了解释各国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人类发展)上取得进展的压力,研究将每个国家人口增长、经济增长和农业扩张的数据纳入世界银行统计表。结果分析表明,保护支出减少了物种的减少,而发展压力增加了,但不均衡。一个国家的规模、物种数量以及这些物种在研究期开始时的保护地位,都在决定其生物多样性下降得分方面发挥了作用。
例如,在贫穷国家和拥有更多濒危物种的国家,保护支出对贫穷国家的影响更大。农业扩张对已经拥有大量耕地的国家的影响微乎其微,而经济增长对最贫穷国家的影响较小,尽管随着一个国家人口的增加,其影响也逐渐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