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中午,榎本英刚正一个人在家里午休。
他是一名很资深的人生导师(life coach), 作息规律而严谨。早年前,在国外生活多年的他选择和家人回到日本,定居在一个叫藤野(Fujino)的小镇上。这里距离东京车程一个半小时,安静整洁,交通便利,和都市保持着适当的距离感。既能很好的修行授课,又能和妻子女儿幸福生活,有很多年,榎本英刚都过得怡然自得。
然而这一切都在当天的14时46分变得面目全非。楼房开始剧烈的晃动,家里的陈设掉落一地。虽然从出生开始就已经习惯了岛国的地震,但随着强烈晃动的持续,榎本英刚感到这场地震非同寻常。
第一时间和妻子赶到幼儿园顺利接回女儿,是他在第二天得知福岛地震引发了海啸以及核泄漏事故之后唯一感到欣慰的事情。
开始的几天,榎本英刚都认为这仅仅是一场人类与自然的搏斗。然而,接踵而来的恐惧开始在人群中蔓延。作为一名人生导师,他前往福岛参与了灾难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辅导工作。
“那里什么都没有,不管我们沿着海岸线开多远,依然什么都没有,所有的一切都被摧毁了。我们努力的去寻找那些生还的渔民,给他们带去食物和必需品,有一个渔民却对我说‘把食物送给更需要的人吧,我与大海共生’。”
除了感动之外,更有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悲壮与苦痛袭上心头,榎本英刚开始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绝望,强烈而持续。他认识到这次灾难并不只是抹掉了城市的印记,而是经历过的人们,他们的未来被吞噬了。
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严重泄漏和爆炸事故,上万人由于放射性物质的远期影响而致命或重病。如出一辙的福岛核泄漏事件,让灾民无法不产生极度负面的联想。榎本英刚说:“年龄越小越容易受到核辐射的影响,而日本政府却迟迟不组织受灾儿童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让日本人民背负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很怕重蹈乌克兰核泄漏事件的覆辙。”
2011年大地震发生之时,榎本英刚的女儿只有六岁,他开始每年带女儿去私立医院自费做全面检查,尤其在意甲状腺的变化。他解释说,有大量的学术报告显示,乌克兰核泄漏大大增加了污染区居民甲状腺癌变的风险。他不得不特别注意女儿在这方面的身体变化。所幸的是,过去的几年,女儿的体检报告都没有发现坏消息。这让他暂时松了口气,却又不无担心,因为核辐射对人造成的影响往往要多年后才能发现。
福岛核泄漏事件让许多家庭都开始考虑移民问题。他知道,如果待在日本,意味着未来全家都要与恐惧为伴。作为一名常年为别人做心理疏导的人生导师,榎本英刚自己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2013年,榎本英刚前往美国参加一个叫“Active Hope”的工作坊。培训期间,有一堂课需要每个人诚实面对自己的内心,讲述自己所遭遇的痛苦。榎本英刚作为在场唯一的亚洲人,决定讲述两年前的那次大灾难。然而,当轮到自己的时候,他发现巨大的痛苦像潮水般涌向胸口,竟然无法开口说话,难过得不能自已,地震后第一次哭成了泪人。
“痛苦是无法彻底摆脱和消失的,唯有学会和痛苦相处,让痛苦成为朋友,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才能为生命寻找到希望之光。”这之后他做了两个决定,一是不再思考是否要移民的问题,移民并不能真正消除内心的痛苦和恐惧。二是从自身的痛苦经历中找到了使命感,那就是帮助悲恸的人重新找到生命的动力。
在这次拍摄中,榎本英刚娓娓道来自己是如何通过痛苦一步步认识自己的。他每经历一次痛苦,就能发现自己的当下的真正需要。“很多人认为痛苦带来的都是悲伤,因为太痛,便选择远离,这是错误的”,榎本英刚说。每个人都会面临很多的痛苦。年轻的时候会为失去爱情彻夜痛哭,中年人常被危机感折磨得焦虑不安,还有很多人因为时光匆匆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而悔恨终生。
人生的修行最终是为了抵御无常,感觉并适应生活的痛便是生命给予的功课。当你适应了,就会得到生命的馈赠——痛苦给予人类的三件礼物:
第一件礼物是帮助你认识到某件对你来说重要且唯一的事;
第二件礼物是从痛苦当中找到你为之奋斗的目标、激情和力量;
第三件礼物是拥有了同理心和慈悲心,一种更为宽广的大爱。
采访的最后,榎本英刚朗诵了一首日本近代诗人宫泽贤治的作品《不要输给风雨》。这首诗给予了很多人以勇气和力量,鼓励人们在自我强大的同时,更多地关爱他人。因为,当痛苦不再是一个人的事情,痛苦一定会短暂许多。
宫泽贤治——《不要输给风雨》
不输给雨
不输给风
不输给雪和夏天的酷热
拥有强健的身体
没有欲望
绝不发怒
总是静静微笑着
一天吃四杯糙米
味增和少许的蔬菜
所有的事情都不考虑自己
好好看仔细听并且去了解
然后不忘记
住在原野的松树林荫下的
小茅草屋
若东边有生病的小孩
就去照护他
若西边有疲累的母亲
就去替她扛稻束
若南边有濒死之人
就去告诉他不必害怕
若北边有人吵架或诉讼
就告诉他们没意义,算了吧
干旱时节流泪
冷夏时慌乱地奔走
被大家称作木偶
不被称赞
也不让人感到苦恼
我就是想成为那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