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件展示板书内容的质疑
今天参加集团校语文优质课评选,听了三节课,发现了这次参加集团校优质课评选的年青老师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的教学过分地依赖于课件,连黑板的板书都非常简略,甚至干脆没有。板书的设计,也是用投影的方式予以展示。
从一节课45分钟的教学效率来看,有时候用课件展示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重点、知识要点等,的确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表面看来,可能效率更高。但就教学板书的作用而言,我认为还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和教学实际,适时地把重要的内容和重点提炼成板书的内容,这样更好,更符合教学情境,也更符合学习的规律。那么反思课件板书不好在哪里呢?
一、课件板书易脱离文本
以《天上的街市》教学为例,某老师上课曾三次用到课件上的板书。说真话,板书设计的不错:内容丰富,知识全面,要点概括准确。第一块展示的是想象和联想的区别与联系,第二块是《天上的街市》这一课从联想与想象角度所写的内容概括,第三块是就想象这一角度所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就以这位老师设计的第三块课件板书为例。课件上所列的“美丽”、“陈列”、“珍奇”,所对应的情感是“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情感”;“物品”、“天河”、“人”、“生活”,所对应的是“对黑暗势力的反抗,对自由幸福生活向往的情感。”这里有部分词课文中是有的,但关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应该是学生通过文章的分析、朗读、品析后体会得出来的,“人”和“生活”,也应该是从文本中概括出来的。而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概括的过程却不明显,对学生讨论、分析、品析文章的思想感情,也未充分到位,但屏幕上就显出了这样的内容。使这一教学板书内容不是出自于文本,也不是来自于学生,严格地说,是有点脱离文本、脱离学生,灌输给学生的一个知识结论。
二、课件板书易脱离学情
好的教学板书,一定是基于学生的学情,概括提炼出本课的教学内容。
还是以《天上的街市》这一课某老师课件板书的第二块为例。他课件板书的是从联想和想象角度概括《天上的街市》的主要内容,关键词有“街灯”、“明星”、“街市”、“物品”、“牛郎织女”、“生活”(下面还对应有“光明”“美好”“自由”“幸福”四个词),右侧对应还有“美丽”“珍奇”“来往”“闲游”,以及“想象”“联想”。而实际教学中学生所找的天上的街市有什么时跟板书不完全相同。包括在对“街市”“物品”“牛郎织女”等生活特点的摡括,学生均未准确答出课件板书上的内容。在问天上人的生活有什么特点时,学生没有感受到光明、美好、自由、幸福,但是课件板书生生地就出现了这四个词。
这个板书完全枉顾学情,完全不是基于学生学习过程实际、在学生学习讨论基础上的形成学生共同认知的一个内容概括。
三、课件板书不利于教学生成
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生生围绕着教材内容展开对话的过程,在对话中应该有不断的教学生成。这种课件板书,是在课前设计好,一般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更改,而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所以说这课件板书的不可更改性,它不符合语文课堂的教学规律,不符合学生的学情,他更不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智慧生成。
如果学生理解浅了,这个教学板书就有拔高的嫌疑;如果学生理解深了,这个教学板书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有另外一种或多种理解,那这个课堂教学板书就更没有了价值和意义。
所以说,课件板书的使用,还是要慎之又慎,否则教学便很有可能死水一潭,更无法灵动,也没有生成。
四、课件板书不符合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总是要创设情境的,尤其是诗歌和散文教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品味大多都是在情境中进行的。而课件版书的内容完全不符合这些动态变化的情境,因为教学中学生的回答、讨论、交流,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学生回答的问题、阐述的观点也具有不确定性甚至模糊性,很多都应该是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产生。而教学板书,它是预先设定好的一个模板,只要在这情境中稍有变化,它就无法与情境契合:只要学生回答问题的次序稍有颠倒,它就无法契合这个情景;只要学生回答概括的内容稍有偏差,或者有新的见解,这个板书也难以跟当时的教学情境契合。
所以说,教学课件板书以固定的模板来套那个灵动的教学情景,这不符合教学的规律和常识。
教学板书,应该是对所教内容的摡括、重点难点的提示,方法和技巧的点拨。在课堂教学中,它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它应显示本课的教学思路,使学生能看板书而知内容,看板书而知重点,看板书而知学习本课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板书应该简洁明了,形式可以多样,它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的推进生成的,而不是预设的,它是动态变化的结果。
所以那种过分强调预设,注重知识灌输,限制学生思维,不顾教学情境,无法教学生成的课件板书应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