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虚实第六-2022-04-24

《形篇》《势篇》和《虚实篇》,是讲作战的三篇。先是《形篇》讲先胜后战,然后《势篇》讲以正合、以奇胜,讲排兵布阵,再之后《虚实篇》讲避实击虚,这是逻辑顺序。


1.不要试图去“解决”自己所有的虚,要学会在有虚有实中战斗,学会不是试图解决所有问题,而是永远在问题中前进,这就掌握了虚实的精髓。

在这里也想换一个视角去谈谈“木桶理论”:说木桶能装的水,是由最短的那根木块决定的,要想木桶装水多,我们就要把自己的最短木块补长,否则加长最长木块是没有用的,无论最长木块有多长,水都会从最短木块的那个缺口漏掉。

这里的最长木块,我的强项,就是我的实;最短木块,我的弱项,就是我的虚。成功靠加长最短木块吗?

非也,任何一个人都有优势和不足,我们的人生不应该永远盯着不足(当然不是说不改、不加强),而是应该把绝大部分时间用在如何放大自己的优势上,用自己所擅长的优势去做擅长的事情,才能更低成本、更大把握的获得成功。也就是说,如果真有那么一个桶,我们应该把所有的木板都拆了拼接在那块长板上,让长板更长。

扬长避短优于补短板,如果非要举个例子的话,查理芒格做投资(好像是牛皮的投资人的共性)也是只投资自己能看懂的企业,所以要承认我们都有不足,要承认人只能赚到认知以内的钱。注意辨析,不是不补短板,而是要先放大长板,而不是做一个60分的水桶。


《原文》——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

2.善战者的关键在于“致人而不致于人”,曾国藩也有一句解,叫“喜主不喜客”。跟足球赛一样,主场有优势,客场则先弱了三分。要想办法让自己打主场,对方打客场。

先抵达战场,等敌人来的,就比较“佚”。“佚”同“逸”,士马闲逸,士兵和战马都比较安逸,都休息得比较好,精力充沛,有利地形也占了,得了地势,等敌人来。后来的呢,好地方被对方占了,长途奔波而来,可能马上就要接战,这就比较劳累。

李牧戍边,先坚壁清野,关闭城门,十年不出战,憋了单于整整十年!然后挑日子出城诱匈奴,送几千人给他,佯败退走,牛羊丢得满山遍野都是,单于已经饿了十年没抢到东西,激动得忘了兵法,倾巢来抢。李牧设伏兵,大破单于十万骑,痛得他几年都不敢再来。以利诱之,这么简单的当,单于也上钩,为啥?可能是太激动了,十年啊!十年没抢到一只羊,没打上一场仗,单于已经快疯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见小利而亡命,控制不了自己,没办法呀!


《原文》——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3.兵法和战争的关系也是要知行合一,都读过《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声东击西,六岁小儿都知道。上了战场,东边冲啊杀啊铺天盖地来了,你怎么知道他要击西?万一他知道你知道他声东击西,他就给你来个声东击东,或者击北击南呢?

所以兵法都读过,甚至都会背,但知道多少完全不是一回事。每个人读书,都是读到自己而已,读到自己能对应上的。对不上的,你根本不知道,而且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全知道。比如赵括,纸上谈兵,他就不仅不知道,而且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不仅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而且以为自己全知道,这就给国家带来巨大灾难。

所以我们知道声东击西吗?我们不知道!因为知道声东击西这回事,不算知道。要上了战场,不管他声东声西,你一眼就能看出他哪儿虚哪儿实,要奔哪儿去,那你才叫知道声东击西。这就是知行合一。

学习知行合一,首先就要知道自己不知道。儒家说,圣人因为不知,所以知之;小人因为知之,所以不知。圣人因为知道自己不知道,所以戒慎恐惧,注意警醒,观察学习提问,所以能知道。小人因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认为自己知道,所以不观察不学习不提问,所以不知道。学习兵法,也不能让我们上战场打胜仗,读书是观照自己,我们对应自己的工作学习,放事上琢磨,自己提高。


《原文》——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4.单次成败都有偶然因素,而终身成就是用成功消化失败。接受不成功,做好不成功的准备,也是孙子兵法教给我们的智慧之一。

我想跟他战,他虽然高垒深沟,还是不得不出老营跟我野战的,那是因为我攻打他必须救援的地方。他知道我是调虎离山,围点打援,但他还是不得不来,因为我攻打的地方他不能不救。

我不想跟他作战,就是在地上画条线,他也不敢过来,那是因为我能让他对要来的地方心存疑虑,不敢来。

曾国藩守城,他说过,守城最好莫过于“妙静”。怎么个妙静呢,就是当敌军来,在城下鼓噪,我方不作任何反应,静悄悄地没有任何回应。守城的人在后面躲着,也不在城垛上出现。敌人轻易是不敢架云梯往城墙上爬的,那流贼一时也没那么完备的攻城器械,他们是看我们的动作,再制定下一步动作。我们没有任何动作,甚至连个人影招呼都没有。他们就兴奋不起来了,再鼓噪几次,自己没意思了,就走了。

再说曹操。有史学家说诸葛亮的空城计是编的,正史没那回事。我们再讲讲曹操中赵云的空营计。曹操和刘备争汉中,赵云守别屯,带了几十骑出营查看地形,卒遇曹操大军,赵云且战且退,曹操大军一路追来。赵云退回营中,大开营门,偃旗息鼓。

曹操一看,面临A、B两个选择的单选题:赵云此举,是运用了兵法的哪一条?

A. 是“乖其所之,使敌不得与我战也”,是装神弄鬼想把我吓走;

B. 是“利而诱之,伏而击之”,派小股部队佯败诱我来,然后设埋伏消灭我。

曹操继续用《孙子兵法》思考,今天这一仗,不是我计划中的,是赵云安排的,如果不碰见他,我根本不会到这儿来。所以,他为主,我为客,他为实,我为虚。所以,应该选B。曹操交了卷,就退兵了。所以实际情况往往是偶然的。

但我们不能说曹操的分析是错误的,他的分析是完全正确的,他的决策也是完全正确的。明明是赵云得手,为什么说曹操正确呢?这就是不能以一次得失的结果来论决策。领导者一天要作出无数的决策,很多关系着生死存亡,很多关系着深远影响。要所有的决策都正确,是不可能的。现实是什么呢?是——用成功消化失败,用正确消化错误。我们还是给曹操交出的答卷打满分。


《原文》——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5.以多击少,不是兵力问题,而是虚实问题。所以侦查虚实就是前期侦查“军形”的关键,对于我们做行业、市场调研来讲,调研是有目的的调研,是带着答案到现场去验证,“现场有神灵”,也是因为你心里有问题所想,没有问题,神灵也不知道给你什么答案呀。

侦察不是盲目的调查,而是有目的的验证。拿破仑打仗,战前他会反复思考,脑海里演习各种情况好几个月。我怎么样,敌人会怎么样。敌人会在哪儿设营,在哪儿设伏,在那条路线行军,几种可能性。到了战场,他不是派侦察兵说,你们去侦察一下敌情哈!而是明确地告诉每一支侦察兵,具体去哪里看有没有敌人。也就是说,拿破仑的侦察,不是漫天撒网的侦察,而是直接派人去具体地点和路线,验证或推翻他的判断。


《原文》——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前文说到,胜可知而不可为,在这里孙子又提到说:胜可为也,两者并不矛盾。我们要注意理解,因为孙子的语境不同,针对的情况不同。像王阳明面对宁王朱宸濠那种情况,我方资源足够,或者耗得起时间,这就是“胜可知,而不可为”,稳扎稳打地来。但是宁王起事,中央毫无准备,没有朝廷大军来,就自己手里这点资源,必须跟他干一场,不能让他进南京,遇上这种情况就只能是“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结果王阳明赌赢了,宁王虽强,但可以让他不打安庆,不进南京,乖乖地到鄱阳湖来送死。

6.所以可以总结为:大胜可知而不可为,小胜可知即可为,在发动一场战争前,要五事七计的去算无遗策,是政治面,资源面,实力面,战略面。在战略面的获胜是不可为,我们只能做好自己,等待对手的疏忽。上了战场,到了具体作战面的时候,我们就要策之、作之、行之、角之。

说到底,打仗的本质就是打粮、钱、人,人数相同就看谁有钱,一样有钱就看谁粮食多,所以要站着下一个维度去看上一个维度,也可以理解为降维打击。

战例是司马懿平定辽东。前面已经两次学习这个战例,这一条量敌之计,还和司马懿有关。司马懿征辽东,是四万人对阵公孙渊二十万人。前面学过,公孙渊派先锋数万在辽河设防,自己率主力为后援,连营数十里阻击司马懿。司马懿设疑兵牵制敌军,自己悄悄率精锐绕过辽河防线,直接围了公孙渊老巢襄平。这是“安能动之,敌虽深沟高垒,不得不与我战,攻其所必救也”之计。公孙渊被迫回援,途中三次被司马懿打败,退回襄平城固守。这是“围点打援,知战之地,知战之日”。这时正是七月雨季,天开始下雨,下了一个月,司马懿按兵不动,一点也不着急。部下陈圭问:“当初孟达造反,咱们八部并进,昼夜不息,八天走了一千二百里,拔坚城,斩孟达。今天我们远征辽东,却反而安然不动,缓缓图之。我愚钝,实在看不懂。”

司马懿回答说:“这是角量敌人众寡和粮食多少。当初孟达人少,而粮食够吃一年。我军四倍于孟达,而粮食只够吃一月。以一个月的粮,对阵一年的粮,当然要快,所以不计死伤,必须拿下,那不是在和孟达打,是在和粮食赛跑,一个月拿不下我们就饿死了。现在我们虽然也是远征,但带的粮食充足,敌人却快没粮了。敌众我寡,敌饥我饱,和征孟达情况正相反。下雨不便作战,更好,大家一起耗粮食,急什么呢?”

三十多天雨停后,司马懿才开始进攻。城中无粮到了人吃人的地步,好多将领出降,司马懿攻破襄城,斩了公孙渊,平定辽东。


《原文》——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7.学我者生,像我者死,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老板去学习已经成功的企业,说他们怎么怎么做,但是大家表面看见的,讨论的,都不是关键的。关键的两条,一是当时的前提、条件、情况,二是人家过去十几年几十年的功力积累。跟人学的人,往往第二条不具备,第一条不知道,光学个热闹,当然是白搭。

看书使我们免于愚蠢,学习使我们进步,但一定要“学会学习 学习学”,照葫芦画瓢要慎重。

读书是为了观照自己,总是想当然把自己带入胜利一方的角色和情绪,是人天生的习惯。要注意反过来,把自己假设成失败一方的角色,多想想如何避免失败,才更能学到东西。学兵法,先学不败,再学战胜。而且兵法的出发点,首先就是不败,而不是胜利。

还有一点是兵法要反着学。要多往坏处想,别想得太美。首先不是学怎么算计别人,而是要学会不被别人算计。不要老想着我无形,我形之、误之,然后因他的形而胜之。这样越学越美滋滋,上了战场就玩完。要反过来,每读一句,都把自己设想成那“被形之”的人,不要被误导,不要轻举妄动,先保得住自己,再去琢磨别人,那才是兵法之道。


《原文》——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8.所以能做到“致人而不致于人”,守得住寂寞,熬得住耐性者,是常胜将军;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是用兵如神。

“致人而不致于人”,和“因敌制胜”,是一对辩证关系。致人而不致于人,是我调动你,不是你调动我。做到极端,是“我不管你怎样,我只管我怎样”。首先是不被敌人调动,没机会就熬、等,甚至不打也行,一定是先胜后战,赢了再打。

我们学习用兵如神,最重要是要知道自己不是神,所以就不可能有调动来调动去,都是我实敌虚,而更可能是我虚敌实,所以能倍加谨慎,这就算没白读兵法了。

五行相克,金木水火土,没有哪一个固定常胜。春夏秋冬,四季更迭,没有哪一个季节能持续一整年。昼有短长,月有圆缺。孙子最后打个比方,五行、四季、日月都盈缩无常,何况兵形之变,怎能安定呢?

何况人生,怎么可能永远不败呢?

胜败是智力问题、实力问题,也是概率问题。但就结果而言,胜败往往是不对等的,胜利不过是得些战利品,失败却可能输掉人生。我们今天看这个进去了,那个进去了,都是用兵如神一辈子,输掉一次误终身。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里,专有一篇讲虚实。李世民说:“我读所有的兵书,没有超过孙子的。《孙子兵法》,又以《虚实篇》为首。用兵能识虚实之势,则无往而不胜。诸将人人都会说避实击虚,但是到了战阵,却没有能看得出敌方虚实的。结果不是调动别人,是反被别人调动。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李靖回答说:“识虚实,要先懂奇正。诸将大多不知道以正为奇,以奇为正,怎么能识别实是虚、虚是实呢?奇正,就是用来致敌之虚实的。敌实,我必以正,敌虚,我必以奇。

如果不懂得奇正之用,就算看出敌军虚实,也不会打。”

李世民说:“以奇为正者,敌以为我是奇,而我却以正击之。敌以为我是正,而我却以奇击之。这样敌势常虚,我势常实。”

李靖最后总结说:“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



附录:虚实第六原文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456评论 5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70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33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83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96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2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36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9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1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85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1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7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636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