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延迟满足能力始于婴儿期的及时满足。
所谓延迟满足能力,就是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延缓眼前的利益满足。
作者认为,延迟满足能力的形成,来自于父母从小经常及时回应和满足孩子。越是被及时回应和满足的孩子,长大后越具有延迟满足能力。
相反,若孩子的需要经常被批评本刻尾延迟,满足他成年后可能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像填补满的无底洞,再多的物质也弥补不了爱的空洞;压抑的老好人,不敢为自己争取利益,该拿的都不敢要,同时也很难拒绝别人。在人际关系中经常只付出不索取、老是吃亏,从而积攒一肚子怨气。
儿子小时候,我要去上班,为了避免他哭闹,就让家中的老人把孩子抱走,自己偷偷的走掉。第二天我上班时,孩子害怕妈妈又无缘无故的消失,反而看妈妈看的更紧,看不到妈妈时,闹腾得更厉害。
同事有一个两岁的女儿,同事出去办事,总是告诉女儿“妈妈要去买东西,一个小时后回来,你在家跟外公一起看两集动画片,妈妈就回来了。”孩子反而大方地点点头,不哭也不闹,乖乖的跟妈妈拜拜。
我躲着儿子离开,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了妈妈不要他的恐惧感,所以他看不到妈妈就很焦虑。同事不因为孩子小而忽视孩子的感受,她尊重了孩子的感受,与孩子平等交流,取得了孩子的信任。因为信任,所以能安心等待。
二、学会享受当下的幸福。
用心观察孩子的父母会发现,孩子经常活在当下,天然会享受当下的乐趣。不管是一片烂树叶,还是价值几百块的电动玩具,他都能玩得很专注,玩够了就会放下。
由此,我想到孩子们的学习,为什么越学越没劲?我们总是善于给孩子树立远大的目标,孩子遇到困难有懈怠情绪,我们总是拿理想说事,不停的讲道理,打鸡血。但孩子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很难享受到当下的快乐。甚至遭遇的全部是挫折和苦恼,让人备受煎熬的事,有几个能够容易坚持下来呢?
所以,我们要把远大的目标分成几个步骤,尽量用灵活的有趣的形式,激发孩子的兴趣,丰富他们学习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有轻松,有苦恼,更有柳暗花明的惊喜感,即使遭遇困难,我们搭梯建桥,想方设法让孩子享受到苦尽甘来的成就感。从正向思维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把学习路上的酸甜苦辣,坎坎坷坷,当做享受不同的生命体验的过程,这应该是我们学习或者做事应持有的初心吧!
为孩子创设多种的生命体验,是为人父母、为人师者的第一要务,只有体验丰富,教育才可能发生,成长才真正开始。
三、以获取的难易程度来决定珍惜的程度,这是我们成年人已经被异化的头脑想出来的,并非孩子的本性。
孩子珍惜某个玩具,是因为这个玩具给他带来了愉快的生命体验,这种生命体验一旦完成,若没有新的生命体验形成,这个玩具可能对孩子就失去了吸引力。
同样,联想到男女的婚嫁问题,人们大多有这样的看法:男方得到女方越不容易,追得越辛苦,出的彩礼越多,女方就会受到男方的珍惜。
现在看来,这个观点不一定对,男女婚嫁注重仪式感,是男方对女方的尊重。但婚后如果双方不再成长,甚至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缺点,让对方难以接受,最初的新鲜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就是厌恶、嫌弃,婚姻就会出现问题。
我们常常把它归因为:容易得到的,就不好好珍惜。而实际原因可能是:双方婚前了解不深,结婚过于草率;婚后过于亲密,迷失自我,缺少边界感,处理事情失去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