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2019年寒假前
或许是因为临近寒假,在推进“你好,寒假“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其实有挑战的事儿总会遇到困境,只在于我们怎么面对,怎么看?
在推进寒假变革的过程中,我总会感受到孩子的无助,家长的不知所云,同伴的无力与迷茫,于是便想写下这样一些文字:
一、与同伴商榷
说起寒假重建,自己已经开始了近两年时间,身边不乏想参与的老师,但一听到前期的准备与过程推进工作就开始退缩,总说:我们只不过是老师,只不过是班主任,做好职责范围之内的事儿就好。其实,有时我自己也会这样想,或许是得不到家长更多的支持,感觉推动无力。但是,工作这件事,看你怎么看?走一天算一天,也是过,自己或许是轻松了,但是我们的职业真的不是一份简单而反复的,我们的服务对象是人,人会变,人会成长,这就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与其当天天灭火的消防员,不如先把“招“想在前,让更多的学生成为我们的伙伴,成为我们育人的同行者。我相信,所有的老师都想成为一名好老师,我更相信,每一位老师都想让每个学生都成长。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拓宽自己的思路,不要把育人的核心落在成绩上,假如这是您的孩子,你是否真的希望他是一个高分低能的啃老族。
想到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做一些小小的尝试。那么如何理解“你好,寒假“的核心呢?昨天晚上在我们的课题群中,洛阳的李老师分享了一份材料,是关于推进初中生阅读的文稿,打开细看了后,看到了有太多老师对我们所做的事的曲解,所以当时,也没有多想,就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雨晴 李老师您好!我想我们的研究与别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儿童立场,儿童所需,儿童成长。记得在武义的一次培训中,有一位老师质疑:我们的假期伙伴团活动与少先队的假日小队是一样的。其实是没有明白我们研究的核心,我们的活动会经常性地开展调研,全面地了解家长、孩子的要求,并在一同协作的基础上形成我们的方案。这样的研究是基于儿童的真实需要,家庭的健康氛围的形成,家校的真正有效合作,假期与学期的无缝连接,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转化,学科与学科的融通与联结。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或生发更多更丰富的育人环境或资源,形成一种促成儿童主动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您分享的这份材料我觉得是自上而下的倡议更像是文件,那么学生和家长的主动性从何体现?在这样的过程中,您如何真正知道家长与孩子参与的意愿?学生在此过程中的角色是服从者?还是主动策划者?我们的研究更希望找到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成长方式与空间。个人观点,与您商榷!
我想,我们的研究是立足于学生的,是真正为了学生成长而努力的,请一定要先清晰这一点。当然,我们的研究更需要团队的合作,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
二、与家长沟通
在参与“你好,寒暑假”研究的两年时间里,真切地感受到了家长从热情到平淡,到现在的沉默,记得2018年暑假,有几位特别贴心的家长私下里找到我,提出:“程老师,这活动能否少一些,因为学业的压力大,因为兴趣班太多。”我听着,真心感受到了家长的辛苦,但又为家长对活动的局限认知而担忧。说实在的,我真的曾经想放弃过,一个人拉着两个班(学生班、家长班)往前走,真的是非常疲惫。可转念一想,家长的不理解,是因为自己没有沟通到位,哪个家长不想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长,能愉快地参与到各项实践过程中来,他们为了自己的孩子真的能付出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只要是有益于孩子的,都非常愿意参与。我需要的是唤醒家长的教育自觉与明确我们要做的事儿究竟是什么?昨晚,已过22点,思虑再三,在班级群中,发布了这样一则公告:
各位爸妈,首先真心地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关于假期的研究,我想有些话与大家沟通一下:从2016年开始的假期研究,许多家长觉得就是搞活动,搞一些花哨的不切实际的东西,只是为了吸引眼球,所以我想还是需要与大家作一些交流。从教近20年,做过很多活动,从来没有如此执着于一项研究。因为我们的研究与别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儿童立场,儿童所需,儿童成长。我们的活动会经常性地开展调研,全面地了解家长、孩子的要求,并在一同协作的基础上形成我们的方案。这样的研究是基于儿童的真实需要,家庭的健康氛围的形成,家校的真正有效合作,假期与学期的无缝连接,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转化,学科与学科的融通与联结。这就是在说,我们的活动是需要孩子主动参与策划的,是需要调动孩子脑中已有的生活及学习经验的,是需要孩子们在活动中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并从中获得一些技能与技巧的。那么家长在其中是什么角色?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一定是陪伴孩子成长的,孩子在实践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家长是需要引导他们解决的,老师也好,家长也罢,都是孩子们成长的陪伴者与助手,你不可能任由孩子“自生自灭”。我们都必须承认,成绩是很重要的,但能力的锻炼与成绩的提升不是反作用,将学到的运用好,是不是会更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提升他们的生活技能与面对社会的各项能力。我们要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一定不是只会学习的,还要会生活,会寻找快乐,会不断地在困境中找到自我价值的主动健康的人。所以我还是希望大家有非常正确的认知,并一起努力为了孩子真正健康成长协手前行,谢谢了!
我们需要真心且坦诚地告诉家长,我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只要是为孩子好的,一定是会得到支持的!就像上周发起的家长假期阅读的倡议,就得到全班32位家长的支持与参与,占了76.2%。说明了什么,家长会认同,会支持一切有益于孩子成长的人和事儿。
三、与孩子合作
走过了两年的实践研究,我们开始走向瓶颈。不知道如何提升,如何深入,如何让学生持续不断地投入其中。在认真聆听了陈才英及她的孩子们的节目,学习了顾校长分享的材料后,我提出了让孩子们自己发起与学科联结的活动,尝试与各学科老师合作,改革作业,将作业变得有趣的提议,孩子们倒是非常积极,但积极的也仅限于那十来个孩子,他们主动地开始写方案,调查,形成最初的策划。其他的孩子更多的是渴望参与,其实也好,这样的活动本就需要有人带着做,当我提出“可以与程老师合作时”,还是有几位比较腼腆的孩子勇敢地举起了手,我想促成他们更主动、更融通地实践研究。从昨天的活动发布会上,我看到了他们“质”的冲破,真正地将学习融入生活,真正地开始明白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让自己更好地有质量的生活着。
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寒假,需要的是什么?我们研究的是什么?说到底就是“让孩子热爱生活,让孩子健康成长,让孩子成为各种各样优秀的人!”同时,让家长和老师都能充满幸福感!这样的研究,为何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