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党的执政之基,是连接党与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是加强基层治理、提升服务效能的必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应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用好“大小辩证法”,在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的过程中,写好基层治理的“实”字文章。
“大战略”引领“小阵地”,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如果把国家治理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基层就是大树的根系,根深才能叶茂。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首先需要国家层面的大战略引领。这要求我们从顶层设计出发,明确基层治理的目标任务、资源配置和政策支持,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强的后盾。同时,要注重在基层构建“小阵地”,通过设立便民服务站、社区服务中心等,将资源、服务、管理直接送达群众家门口,实现“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覆盖。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大战略”与“小阵地”相结合,既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又要有脚踏实地的实践精神。通过大战略的宏观引领和小阵地的微观实施,构建起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基层治理新格局,确保资源、服务、管理能够真正下沉到基层、惠及群众。
“大平台”支撑“小网格”,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拧成一股绳。”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离不开信息化、智能化的大平台支撑。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起集信息收集、数据分析、任务分派、进度跟踪于一体的基层治理大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现对基层治理各项工作的实时监测和动态管理,提高治理的精准度和效率。同时,要将大平台与基层的小网格紧密结合起来。网格是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和神经末梢,通过划分精细的网格区域,明确网格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清单,可以实现治理力量的精准投放和有效覆盖。大平台与小网格的无缝对接,能够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治理网络体系,为基层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大服务”融入“小生活”,增强群众获得感。“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大服务融入到群众的小生活中去。无论是教育医疗、文化体育还是养老助残、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提供贴心、暖心、实用的服务。在具体实施中,我们要注重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开展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通过引入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力量,为群众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通过建立健全服务评价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样一来,就能够让群众在细微之处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切实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大责任”驱动“小举措”,确保工作落实到位。“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推动落实。我们要牢固树立大责任意识,把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来对待。同时要注重从小举措入手,通过一件件具体事情的落实来体现责任和担当。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要加大督查检查和考核问责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要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典型等方式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干劲。这样一来,就能够形成上下一心、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确保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的各项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