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过去,书案前的水盂早已干涸,去岁插入瓶中已经风干的满天星也已蒙上灰尘。
想起安妮和她圆镜片后掩不住笑意的眼睛。想起在那个没有什么花开的季节,我和她去了北地,去了那个有雪,有冰的世界。想起,我和她在去九寨沟的途中,在路边小摊旁吃的羊杂汤。
那日,天意外地下了雪。站在公路旁,眼前,稠厚的河水面上,竟看不出一点白浪,唯有寒森森的冷风在缠绕。身旁低矮的小屋旁边苹果树上的叶子也近干枯,只有几只小小的苹果在上面摇晃。
冷,是那种蚀骨的寒。可是边上小摊叫卖“羊肉汤”的声音悠长而又温柔,那透心底的冷忽然地崩裂开,羊杂汤的香气一下便钻进心底,把冷都熏融了。我吸着香气,吞了下口水,望向安妮,她的小圆脸正凑向那锅汤,蒸汽熏模糊了她的眼镜。
我们俩笑嘻嘻地买了一碗羊杂汤。那杂汤可真好,在汤底加上切好的生鲜肚丝、肺片、猪肝,先在滚开的汤底里烫几遍,入碗后加上葱花、香菜、白胡椒,再浇上一勺热汤底,再添上羊杂和羊肉,那羊肉真好吃,羊肉汤更好喝,味道真的是又鲜又美。
我们俩边跺着脚,边抢着喝完。那暖暖的热气散布到全身,那种感觉真好!
可是,那也是我和安妮最后的一次相聚。分别后便各奔东西,念想的也只余那碗羊肉汤了。在我,能化解思念的,也许是只能吃个羊肉,做碗羊肉汤了。
羊肉壮阳作暖,寒冬腊月天,正是吃羊肉的好时候。平日家中多做成红烧羊肉,还要加上当归一众药材,又或者用来红炖,肉上淋上红红的辣油,撒上香菜末、蒜泥,吃起来满嘴油辣鲜香。要用这样的重料掩饰,这都是因为羊肉草腥味重,又有浓烈的膻味,只有重料才能压得住。
但好的羊肉,其实烹制时是不必用桂皮花椒等香料的,只需烹调完成后加点芫荽青蒜调味即可。入口时慢嚼细咽,一种绵绵而至的本色鲜味便会于口腔弥漫开来。
好的羊只需选用羊排,去掉羊皮,去除皮下脂肪后,不用放盐,加汤底和姜片,清炖便可做成汤。待羊肉软熟后,抽去大骨头,再把肉粗切成大块,根据口味蘸上韭菜花酱、广合腐乳或者沙茶酱料,会感到特别滑香温润,肉味浓厚,香气内蕴……而此时羊肉酥而不烂,吃起来极为适口,一点都不会塞牙。
如果嫌清淡,也可以根据爱好口味随意在汤里添加配些芫荽、菠菜、青红椒,或冬笋、香菇、豆腐、粉丝,那汤的味道更加显得醇厚鲜美不减。
而一碗羊肉汤味道如何,取决于汤底。汤底的好坏非常重要。我家做羊肉汤底的绝活是,用油煎过的鲫鱼先熬汤成奶白色,再放入焯水后的羊肉,“鱼”加“羊”等于鲜,这会令到汤更加鲜美。
羊肉汤的绝配是烧饼,羊肉汤汤汁醇厚,鲜而不膻,烧饼香软松脆,富有嚼劲,两者同吃,堪称绝配。
可惜这些年做的羊肉汤虽好,却无法喝出当年小摊的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