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的,这层层叠叠大山深处的这个山窝窝,是我的家乡。
这个名为竹村的小山村人口不到200,以水田和毛竹为生,全村同姓而且同根。
竹村这个简洁的名字,顾名思义是因竹得名的。这个位于丛山峻岭的半山腰、海拔将近800米的小山村被一片片毛竹所包围着。烟雨天到处弥漫着雾气,角角落落纯正的山泉水,尝一口清洌甘甜无比,有时候人与牲畜同饮一处那是常有的事。
村落就坐落在我们那方圆百里最高峰左山脉好似左臂膀的怀里,靠北朝南,小院里家家户户紧紧的挨着,彼此门对门肩并肩,各家生活的五味杂陈邻里人家都知道的清清楚楚,我在想他们又是一种怎么样的邻里关系呢?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正是描写的恰到好处吧。在村落的西边就是农家人一天劳动的场所,这里有以半山腰为脚一层层向上的梯田,如果站在最高峰往下看,那梯田借助着地势正在努力的攀登,正是这样的努力把不大的西半山腰占据着满怀,尽无一寸浪费,一处无用之地,先人的智慧把不多的山地资源充分利用了,养育着竹村的子子孙孙却又是那么的朴实无华。对于农家人来说一年四季是泾渭分明的,在什么样的节气种什么样的庄稼物都是安排的井然有序,一年四季农人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耕耘,在农家的闲暇时间互赞对方的田地弄的好,那真是多么幸福自豪的一件事情,连幼时的我都能清楚得感受到大人们勤劳辛苦确是那么的开心和快乐。而长大后的我读了多年的书怎么就把这些根和底渐渐弄丢了,是我一直从没有拥有过吗?心隐约的在痛。
竹村的山谷山梁、沟沟坎坎和大小地块也都有自己的名字,都是先人们根据这些物状、特点、风水甚至带有迷信色彩的,名字取的神乎传神,这让“玩耍、放牛、割草、砍柴”路过的我思绪追寻良久,我肯定想不到当年的你们指点江山的豪情,直到多年后我才逐渐明白取名之意,可惜如今就好比唐代贺知章一首诗里写的,“少小离家老大回……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一样的悲哀。自己把祖祖辈辈代代相传的忘的一干二净。
竹村的矿洞坐落在东边的山脉下,那是个真真实实的存在,不过自我记事起,那里已经是一处被废弃的近百米深的矿坑和矿洞,听爷爷奶奶们说在他们年轻时生产队的工分记满后,都会去那里挑担石头,跋山涉水的挑到外面收购站去换钱,这种石头缙云话叫“绿岩头”真名叫莹石,价值非常大。
还好待我长大成劳动力时矿已荒,要不然也要挑的双肩红透吧!不过往后却成了我们儿时玩乐的主战场,胆子大的黑灯瞎火的摸着洞壁往里走,往往惊着几只蝙蝠的动静就把自己吓的哇哇往外跑,那时候谁能够进到洞底抓几只幼鸟出来,那真是我们当中的英雄一样的人物!直到在镇上走读,每每带上几块“绿岩石”总是迎来同学的哄抢,特别有的同学还提意周末跟我回村里捡石头,但因学生时代种种原因而作罢!当时的我怎么就这么傻,在有价无市的校园怎么不换几个钱呢!
竹村还有一个地方(缙云话叫“下茅山”)远离村落的最低处,那里崇山峻岭却是竹村保留有最原始的生态环境,走进山里,踩在脚下的厚厚的枯枝树叶都会悉悉簌簌的响,踢开枯枝还能撞见白蚁意犹未尽的躲开,这里只有清明节或者入住新主人的时候才会稍有人气,因为树木高大参天阳光很少能透进来,又地处偏隅一角,那时候的我们视这里为禁地,谁也不愿意到这里玩耍,有时候尽兴玩过了头,准能及时停住便纷纷往回玩。学生时每逢清明节这里又是我必须要来的地方,我总是胆怯的躲在人群中走,不敢走第一个更不敢走最后一个,胆小如鼠真是像及了那时候的窘迫。如果真有冥物、鬼魂之说,我又在害怕什么呢?
竹村算是天底下算小的村庄了吧,直到多年后我去了女朋友的家才知道还有10几户人的村,到了晚上这村落基本淹没在崇山的深处,竹村小而平凡以至在我动笔时所能想到的不多,当然和我遗忘的时光过多也有关吧!但在我眼里亦是不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