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在微博上看到有个创始人在推自己的招聘网站:JobDeer,叫猎鹿。这名字起的就不吐槽了,反正他们的主要对象也不是做文字工作者的。
这个网站的页面风格也很互联网,自称“互联网人才竞拍”,明摆着站在受聘方抬高价码的。当时看得我摩拳擦掌,结果人说只对互联网的几种人才开放。
So,好吧,说说招聘这回事。
那个猎鹿创始人说,发现了问题,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商业机会,尤其是互联网新产品的机会。(大意)
那么招聘确实是个始终都有问题的过程:受聘方和聘方都很头疼。
前者头疼如何“钱多事少离家近”,头疼工资到底能涨多少,头疼偷偷找工作不被领导发现,头疼看起来诱人的新工作是否能一帆风顺。
后者头疼如何找到正适合自己的MR,头疼工资到底能压到多少,头疼找来的人是不是只会说不会做,头疼团队的稳定性流失率。
就像注定相爱的两个人一样,兜兜转转,不知道如何才能认识到对方。
这时互联网产品身披五彩霞光而来。
最先出现的是51job、智联这一类网站。
他们的工作,是把受聘方和聘方的资料分别搜集起来。
然后基于这些资料来为双方提供搜索结果,是在双方的主动行为下触发的“寻找”、“配对”工作。
这是第一类,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聘方与受聘方资料的搜集与对接工作。
然后,围绕拥有大量聘方与受聘方资源的猎头的网站猎聘网也开始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
印象中,猎聘网是以高端职位为定位,让大量劳动力认为其背后是大量职业猎头,满世界都是职业经理人的职位等着临幸。尤其是在唐骏的故事还没有吹破的时代,大概是吸引了不少我这样的眼高手低的人去注册一把。
猎聘网与前面提到这些网站的一个重要区别:它不再把重点放在建立人与企业之间直接联系上,它反而告诉你,我有大量猎头可以为你服务,可以帮你找到工作,这确实比只是检索一些信息靠谱多了。
这是第二类,通过互联网平台把实体猎头服务更直接的提供给更广泛的服务对象。
然后大街网为代表主打“社交”的网站开始出现。
大街希望通过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点是职场关系),来解决招聘过程中的问题。直到现在大街推出的吐司之类的APP,也确实是朝着这个方向走的。
但我觉得这其中有个问题,招聘虽然发生过程始终是面试者和被试者之间的互动,但最终结果还是受雇方和雇佣方之间的劳务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谈得来”、“兴趣相投”虽然重要,但并非解决问题的关键。更何况,人有多面,其中最虚伪的一面正是在职场中,凭借这样一面来链接的职业发展关系网,只怕不大靠谱。
这是第三类,用社交的思路来发现可能的职业机会,用来找工作的话只可作为辅助,不能当真。
再到现在,拉勾、猎鹿、聘宝等一系列互联网精神下催生的新生产物(垂直互联网领域的招聘网站)竞相浮出水面。
先说拉勾,从服务类型上属于第一类(把受聘方和聘方的资料对接)。但拉勾网的特点在聚焦,就是只关注互联网行业的职业机会,这样从本质上提升了双方的搜索效率。
猎鹿就更加聚焦了,目前只为互联网中的四类人才提供服务。但猎鹿的背后是有服务的,有实体服务资源来把作为商品的受聘人推销出去,所以它属于第二类。
而聘宝与以上三类均不相同(或者它希望不同),重点在“推荐服务”,通过算法和人工来实现智能的推荐,似乎开始迈出取代猎头的第一步。在我看来,它所聚焦的问题是聘方的问题,如果同时能够优化受聘方的感受,那恐怕只是个顺便而已。
从这类互联网招聘网站来看,有几个趋势或许可以分析一下:
1. 垂直招聘也许会像垂直电商一样找到自己生存的角落,虽然不见得大红大紫,但生存能力应该不错。
2. 垂直的行业细分和服务细分最终会带来横向的数据整合。尤其是以聘宝为代表的服务聚焦,其背后必须要有更为巨大、更加聚合的简历库。如果智联和51job觉悟到这一点,率先把重点放在大量真实简历的整合(高端一点:云化)上,那么很可能在下一个十年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否则下对58赶集、上对猎聘,服务受聘方拼不过猎鹿,服务聘方拼不过聘宝,自己的空间会被积压的越来越小。
3. 另外我觉得,也许简历的形式也即将发生更大的变化,以后UI更为优雅的简历标准将会被建立。换句话说,这年头,谁不会做几页PPT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