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专业上的本事和表达能力,你觉得哪个更重要?
很多人在生活中觉得能说会道的人不好,不如那些实际会干活,手中有能力的人更受领导喜欢。
我们来看一下例子:小A工作能力很强,常常能解决其他人工作上不能完成的工作;小B他能组织起团队中优秀的人,当大家遇到困难他能鼓舞士气;小C他能将小A和小B的工作都口述表达出来。
现在老板需要提拔一个人,谁的机会更大呢?大家普遍会觉得是小A,实际中大部分都是小C,为什么?我们来看一个汇报场景。
小A专业能力强,所以他会讲很多专业方便的知识,下面的听众常常会因为听不懂而犯困,争取不到资源。
小B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行政人员,在具体得项目外指手画脚的感觉,对于很多工作细节根本讲不清楚,当然汇报效果也好不了。
小C他讲得都是全组成员认可的,说话能说到重点能知道领导和团队想要的是什么。这种人更加能争取到资源。
通常表达能力好的人去汇报工作和作报告,这样的人也因此更容易被看见,被提拔。
表达分为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写作来提升自己,我想说得是口头表达。
克林顿是一位优秀的演讲者,他讲话平静而有节制,不像奥巴马和特朗普无论什么功劳都往自己身上揽。
克林顿讲话会抓住对方的逻辑漏洞,巧妙地把矛盾对准对方,而不是像希拉里一样挖苦对方。就像《奇葩说》辩手是抓住对方的逻辑漏洞进行反击,而不是挖苦,这样才能更加让人信服。
好的口头表达要有侧重点。我首先来说四讲四不讲原则。
1、最重要的主题讲,其余都不讲。
除非是听众和你都有充足的时间,或者像郭德纲讲段子一样,否则一次不要讲太对内容,一次只讲一个主题。如果真的讲得好,下次还是会有机会可以继续讲。一次讲太多主题,听众也是会接受不了信息,就会出现主次不明确。主题曲一多也容易被对方抓住逻辑漏洞。
2、能讲清楚的讲,讲不清楚或者太花时间的不讲。
这一点内容不是让我们不要说废话,而是讲一件事能清楚的讲清楚,让对方听明白。适当得废话也是有助于观点的吸收,如果我们的话题中全是干货,会让对方大脑劳累需要一直在那里运转。适当得废话还是有助于交流的。
那怎样算讲清楚?像小A的弊端就是专业能力强,有些知识是属于专业领域内的,他自己以为大家都能听懂,其实不然。很多人都听懂,以致于下面的领导会并不想听。所以要挑一些我们能将讲清楚,说出来对方能听懂的内容出来。永远不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讲那些需要花很多时间解释,容易引起大家疑问的内容。
3、讲自己的独到之处,别人有的不讲
在年终工作汇报的时候,大家会发现所有人的内容都差不多,唯一的差别可能就是把报告的名字一换,这就又变成一份新的报告。你说,领导听了能不犯困吗?所以,我们在表达的时候,也尽量要讲那些我们有的,对方没有的内容讲。讲出自己的独特性。
4、对自己和朋友有利的话讲,对自己和对方没有利的话不讲。
我其实很喜欢用微信打字,很少用语音,因为打字能让我进行二次思考,打出来的字也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更加容易让人信服。说话也是一样,话说出口之前也是需要经过二次思考,尽力讲对双方都有利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