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要探索的是怎样带着孩子们阅读,具体说一说就是我们怎样让孩子们的阅读更接地气?更有效?更能和语文课程贴合的紧密一点?
这些问题看起来有点功利,仿佛是背离了做大阅读的目标,但是走了一圈之后,我还是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原因有两个:一是如果把大阅读当做目标的话,短期内是见不了什么明显的效果。这样的阅读在学校很难实施,确切来说是很难得到大家的理解和认同。二是阅读的大目标,一般提的是提高人在某些方面的素养,没有硬性的指标衡量。到底完成的怎么样?谁也很难说清楚。
再回过头来说,小学阶段的阅读目标之一,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那我想在不破坏学生阅读兴趣的前提下,是不是能把阅读的小目标和课内的语文要素贴合一下呢?
今天晚上听了两节阅读课,如果按专业方面来给他定义的话,他不属于导读课,也不属于交流课,我给他起名叫故事梗概课,是讲的就是一本书的故事梗概。流程是这样的:导入,出示目标,带着问题阅读,之后介绍作者,主人公,情节,在情节中间加入一些精讲段落和这节课出的语文目标贴合,并加入一些练习题。最后一个步骤是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提出一个情感价值观方面的问题。比如,拿《吹小号的天鹅》介绍心理描写及其作用。先用几张小动物的不同表情的图片来导入,问问孩子们此刻小动物可能想说什么?揭示答案,告诉孩子们,这些都是人想象的小动物可能会说的话。小动物们到底会想些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文中的这只小天鹅。引出小天鹅,让孩子们观察,介绍它是一只哑天鹅,再引出故事情节。让孩子们特别注意小天鹅的心理活动。引出心理描写的定义和作用,出练习题让孩子们练习,如此三四个精彩片段的品读。最后,是一个小总结。
一本书,老师用了30多分钟讲完。也蛮干净利索的,感觉书的内容讲的很全面,但很笼统,不过也起到了推荐的作用,面对这样的书,有孩子可能想去看一看。
我在想,如果我们带给孩子们的的每一本书,定一个语文要素贴合的小目标,要求孩子们能从阅读书中达成这样的一个小目标,阅读的效果是不是会更好?对孩子的语文学习有很明显的帮助呢?一本书,可以达成多个语文要素目标呢?我们也可以这样尝试一下。
回顾之前,自己带的孩子们阅读,总是把目标定在大大的范围之内,好像缺少了这些细致的小目标的精准训练,导致孩子们对书不能现学现用。
还有我们的绘本课,整本书阅读,晨诵课,是不是都可以做成这样的?
我想,这是一个新的想法。仅此一个想法而已,若要把它变为现实,还得去行动,去实践,去做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