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运用结论优先型模板,快速吸引读者注意力
“结论优先型模板”指的是,首先把结论放在文章开头,用结论吸引读者。然后,写出能够阐释结论的理由或依据,这样的组合可以大幅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接下来,用自己或别人的经历、做法等举一个例子,这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文章内容。最后,简单地对文章进行总结。
比如,写一篇关于“吸烟有害健康”的文章。我们可以直接在文章开头给出结论:吸烟对人体有害。然后,给出相应的理由:烟草中的烟雾至少含有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这三种危险化学物质。接着举一个例子,每天吸15-20支香烟的人患肺癌、口腔癌和喉癌的几率要比不吸烟的人大14倍。最后,简单总结:吸烟有害健康,因此尽量不要抽烟,给自己和家人一个更健康的生活环境。
在对“逻辑性”与“简洁性”要求越来越高的表达场合,按照结论优先型模板写作,更能写出一篇符合读者阅读期待的文章。
第二,运用列举型模板,高效准确传达作者意图
列举型模板是指在开头简要概述文章的内容,并列举信息的个数。比如,本文“2个技巧”“有3个注意事项”“5个建议”等。一般情况下,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与吸收,最好将信息量控制在“3-5”个。最后,对文章进行简单的小结。
比如,我们写一篇关于“午睡的好处”的文章,就非常适合列举行模板。首先,我们先概述文章内容,并提示列举个数。每天半小时的午睡对上班族有3个好处。接着,我们具体列举有哪3个好处。第一,午睡能弥补睡眠不足。第二,午睡能提高记忆力。第三,午睡有助恢复精力。最后,进行简单总结:午睡既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又能提高工作效率。
当我们需要用文章传达多重信息时,列举型模板能让我们的文章信息更清晰,使读者一目了然。
第三,运用故事型模板,引起读者共鸣
故事型模板,即在开头设置一个负面处境,以牵动读者的心绪。故事中的主人公越悲惨,越能让读者有代入感,唤起他们“失败的体验”或“脆弱的一面”。接下来,给主人公设置一个迎来转变的契机。比如,主人公遇到了贵人或者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同时主人公会因为这些契机发生巨大的变化,并取得快速成长。最后,要为主人公设定一个美好的未来。主人公从不幸走向成功,能够让读者从中汲取力量,激励他们前行。
比如,我们写一个中年人逆袭的故事。首先,为这个中年人设置一个负面情境:年过三十五,却仍然一事无成。接着,让他迎来一个转变的契机:好兄弟因为在工作之余做自媒体年入20万。然后,他向好兄弟学习如何做自媒体,并一改以前工作之余玩手机、打游戏的状态,将自己工作之外的时间都拿来学做自媒体与提升自己,并获得了一些成就。最后,经过三年的努力,他在自媒体领域有了一定的成就,并能做到年入三十万,让自己在生活中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在当今这个人人都可以发声的时代,读者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要想留住读者的时间与注意力,就要学会运用故事型模板引起读者的共鸣。
第四,运用事件加感受型模板,让读者感受到个人特色
一篇有作者真情流露的文章,才是一篇鲜活的文章,才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情感的流动,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事件加感受型模板,即先描写事件,然后加上作者的感受或觉悟,如此循环。不过考虑到读者的阅读精力,一篇文章的事件最好不要超过三件。
比如,我们写一篇新手开车的文章。如果只是简单地写自己是如何练车,在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并取得了哪些进步,中间没有作者任何的情感描绘,那么基本上可以判定这篇文章不会特别吸引人,因为这些并不是读者想关注的内容。但是,如果我们在中间穿插进个人感受,就会变得更加有吸引力。
譬如,当我们拿了驾照好几年都没有开过车,甚至连车内基本的按键和交规都给忘了。这时如果要练车,那么我们就可以加入自己刚刚坐进车里,什么都不知道的窘迫,启动发动机时的忐忑,上路时的紧张,驾驶逐渐平稳的愉悦,车速逐渐加快的成就等等。有了这样的感受加入,那些有相似经历的人看到就会觉得我们好像在写他,就会对我们的文章产生兴趣。
在写事件型文章时,用文字表达出作者的感受和觉悟能让文章更加动人。同时,读者也可以从中看到作者的个人魅力,使读者与作者连接更紧密。
这四种模板并不是独立的,在我们熟练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对其进行任意的组合,设计出适合我们自己的模板。比如,我们可以先用故事型模板来引起读者的共鸣,然后用结论优先型模板帮助读者把握要点,再运用列举型模板写理由或依据。
只要我们选中或设计出适合文章目的和主题的模板,就能更快更好地写出一篇文章。
——《九宫格写作法: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