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意象,不止点线面

伴着浓浓的雾霾,粗略翻完了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

关于城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同一个城市,对于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来说,是不一样的感觉,对于来过、生活过,但是现在已经离开的人来说,又是不一样的回忆。

凯文林奇把城市意象中的物质形态归纳为五个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

根据凯文林奇的定义,道路是城市意象中的绝对主导元素。人们对城市的认识是从道路开始的,沿着道路观察城市,沿着道路去往城市的各个地方。区域,是人们能够进入的相对大一些的城市范围。节点,可能就是城市中的一个焦点,一个核心或者是一个象征。标志物,则是人们观察这个城市的基本参考点。

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五元素是城市意象的素材,只有它们共同构成图形时,才能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关于城市的图形。这一过程中,不同元素之间可能会是相互强化,相互呼应的,也可能是相互矛盾,甚至相互破坏的。

在我看来五元素实质就是一些点、线、面,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能够被我们双眼扑捉到的构成城市轮廓的基本要素。

这些点线面的组合形式构成了城市的个性,人们对点线面的不同理解和认知,赋予了城市不同的感情色彩。但对于我们来说,这又未免太过简单。

城市很大,我们很小,我们注定跑不到城市的角角落落。别人口中这个城市最好的地方,我们可能只是曾经路过,而别人口中这个城市最烂的地方,可能正是我们天天生活的地方。我们所接触到的城市,不过是以自己为中心的一片很小的活动范围。在这个范围内的人和物,以及发生在这里的事,才是我们与所身处的城市的真实联系,构成了我们对于这座城市的所有意象。

只有和你发生关系了,这个城市才是你的城市。

我们可能会对身边的高楼大厦视而不见,但我们绝不会记错街边的美味小吃;我们可能会记不清道路是什么时候拓宽的,广场是什么时候开辟的,但我们会记得逃课时躲过的破仓库,约会时见面的那棵树,……

凯文林奇对于城市的研究虽然是以人为中心,从人的视角发散开去,但只是停留在了有形的部分,对于同样对于一个城市非常重要的人文历史、风俗习惯对于城市的塑造,很少有涉及。更没有从城市与人的精神联系的角度,去探讨城市的意象。

我想,这可能是因为美国建国历史太短,大多数城市都不可能承载太多的精神底蕴。他在书中作为研究对象的波士顿,也不过四五百年的历史。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周读了凯文.林奇《城市意象》的精读,按照概括描述一下所在城市景象作为复习和记录。 这本书划时代的意义在于,它不同...
    苏城姑姑Ivy阅读 5,776评论 0 1
  • 一方面,本书从一个设计者的角度写就,很好地诠释了上述讨论的设计法则的概念;另一方面,这本书带有社会科学方面的思考,...
    青青狐阅读 5,527评论 0 0
  • 一、工作上 很近没有好好认真工作了,感觉自己都不会工作了。最近的工作效率确实不行,安排每天做的事都没完成,没有安排...
    我们不一样啊阅读 1,462评论 0 0
  • 做网站时想实现背景图不动,上面的内容动的效果.网上搜一下,找到了一篇不错的文章 以下内容均引入自backgroun...
    SheldonYu阅读 4,505评论 0 0
  • 真爱强烈,自会传达给别人。 hello,我是聂梦茵。 很高兴,我们又见面了。 今天是新栏目“好书推荐”的第二篇,第...
    聂梦茵阅读 7,777评论 1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