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大学舍友 | 清一色的学霸

文 /莫菲

要么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这句话用在我们大学的寝室生活里,是再合适不过了。

我大学是在杭州读的书,当时我们分寝室的原则是按姓名首字母排的,于是我们四个姓开头都是C的女生就被分到了一个寝室。

因为不过是随机安排的结果,也没有多去考虑什么,后来相处时间久了,卧谈会一聊起来,发现几个人的性格还真是差不多。

上大学那时候,大家都流行翘课,或者上课时候开小差、睡觉吧?我们四个却是每次都齐刷刷坐在第一排,全程认真听讲,做笔记,做作业,有时候还会提前温书。那时候每学期评奖学金,我们寝室基本上也都是个个上榜。

真是谜一样的巧合。

后来又发现,不光是我们寝室,我们班其他寝室似乎也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比我们寝室这种浓郁的学习风,有些寝室则是十分突出的玩闹风格,就是有吃有玩的一般都会有她们的身影;要么就是清一色很有个性的,才艺丰富,穿着打扮时髦。

进而我们也会发现,因为风格上的差异,也会形成不一样的小圈子,兴味相投的才会走动比较近。

所以,来我们寝室比较多的,要么是请教题目,要么是相邀去学习,组局嗨玩的必定不是被第一时间联想到的。

时间久了,学霸属性就愈发明显了。

结果在这样相同的氛围浸润下,大家还是走了不一样的路。

比如我,大学一毕业毫不犹豫选择了直接就业,不走校招,而是去招聘会,大三大四就开始找各种实习,结交学校以外的人,尝试拓宽自己的圈子。

只可惜,最后我没有选择留在杭州,到了深圳后基本也是从头开始了。

我们寝室学习成绩最好的一个,刚开始认识的时候觉得是个挺奇怪的人。不喜欢吃饭,几乎是天天吃水果,天天在寝室里煲剧,而且还是躺着看,虽然上课很认真,课后也不怎么经常看她学习,但是每次都能考班里前三名。从大二转专业后交流就少了很多,后来大三去了瑞典交换生一年,大四毕业又去了悉尼大学留学,回来后留在杭州的教育机构里当老师,从原先白白胖胖的大高个变成了身材苗条的白富美,家境优渥,学习也好,应该说是我们四个人中最高高在上的一个了。

另外一个次于她的学霸,好像从小读书开始就经常做学习委员那类职务的,到了大学也不例外,学生会去了学习部,参加了辩论组,从外面看白白净净,典型的乖乖女好学生。她很经常跑图书馆,也看得出经常学习,考试成绩比不上上面一位,但也是始终名列前茅的。大学毕业后连续两次考研后回到了家乡的大学读研,然后就出来就业了,听说最近在准备考事业单位。

而最后一位,是我们四个人里看起来最不喜欢学习的,个子小小,想法点子倒是挺多,反倒比上一位更喜欢宅在寝室里。大四后半段她就选定了自己的路线,一心扑在考公务员上,就想着能回老家,考到一份不错的安稳的工作,然后就一直待下去,又可以趁着空闲时间做自己的事情。我们四个人中她是最会攒钱的,如今也买了车,虽然多有抱怨自己的生活,但也是过得井井有条了。

其实现在回忆起大学寝室的生活,没有太多很难忘的时刻。现在细想之下也发现,其实虽然算性格比较类似的,但兴趣爱好却不尽相同,对生活的追求和理解也不一样。

去年五一,是我们四个人时隔四年后的重逢,但是见面聊起天,才发现其实已经有了太多不同。席见的话题更多是她们三人在聊着公务员的话题,而我一个既不向往编制也几乎没接触过这类群体的人,自然是搭不上话的,结果就是她们聊她们的,我自己在旁边听着。

再见亦是惘然,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

大学时光一晃就过,如今再无交集的人也许再见亦如隔世,话题也很难再聊到一起,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共同保护曾经一起相处过的那段时光,就足够了。

如此,才是真的保存住了彼此间的友谊。


无戒365写作训练营 第60天

大学生活&故事&城市故事联合征文活动链接:http://www.jianshu.com/c/a4e1aeefbc0e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阅读《君子之道》,是前阵子的事,但一直没整理笔记,那就今天吧。 何为君子之道? 1.君子怀德。德指利人利己利天下的...
    williie007阅读 2,953评论 0 1
  • 房间的灯光暗暗的,床上,地板上散落的衣服,书,水杯,剪刀甚至还有卫生巾,让人暗自揣测房间的主人是一个不会打理家里的...
    细碎的阳光阅读 1,469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