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曲黎敏精讲【黄帝内经】四》笔记4-10

阴阳别论篇

五、七怪脉

脉,分平人脉象、病脉象,七怪脉。

中医真正判断生死,可以靠望诊,但最准的还是靠脉象,比如七怪脉之说。所谓七怪脉,就是要死的脉,又叫七绝脉、真脏脉,是说当脉象出现釜沸、虾游、屋漏、雀啄、解索、弹石、偃刀等脉象,就危险了。甚至说“凡见七绝脉,必死无疑”。事实上未必。曲黎敏老师在书中讲了她自己遇到的一个案例,就是在医院被判定不需治疗准备后事的老人家,摸脉时呈现的是雀啄脉,曲老师当时很震惊,但还是给开了中药,七天后老人家身体明显好转,又存活了6年,在90岁高龄时寿终。

关于七怪脉的命名和描述,都是有点内心艺术感受的意思。比如说转豆脉,“心绝之脉,转豆躁急”,是说心脉悬绝的时候,就好像一个豆子在那转一样,是一种来去捉摸不定如豆之旋转的脉象。具体原因可能是由于血脉瘀阻,导致心气疾速以救急。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毒性心肌炎、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肉瘤、红斑狼疮性心肌病导致的重病垂危病人。

麻促脉,是一种急促而散乱的脉象,急促不好,散乱就更危险。正常脉象的形态是三部有脉,一息四至(闰以太息五至,相当72~80次/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尺脉沉取有一定力量。但麻促脉脉率可达每分钟160次以上。常见于濒死病人,严重低血钾、洋地黄中毒等心律严重失常病人。

屋漏脉,是一种脉来迟缓,许久方来,如屋漏滴水的脉象。好像屋顶漏雨,你等着,觉得很快就下来了,可它且不下来呢,要么就像一串线,一会儿一滴答、一会儿乱溅,这种脉搏约为每分钟20~40次。可见于冠心病、风湿热、白喉、室间隔缺损等病症,反映了体内胃气的绝乏。

弹石脉,是一种沉紧的闷闷的感觉,跟肾脉悬绝有关。常见于各种心血管病症,如桡动脉粥样硬化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病症等。

解索脉,这名字起得多形象,像缠绕的铁索突然崩裂、迅速散开一样。其节律紊乱,忽疏忽密的脉象,脉率多在每分钟80~150次。常见于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病人的脉中。

鱼翔脉,见过鱼飞翔的人就能理解这个脉象,时起时伏,似有似无,又快、又乱。表现为严重的心律不齐,脉率为每分钟160次以上,可见于心脏实质严重损害的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克山病等。

虾游脉,是一种来时隐隐约约,去时一跃即逝,同时左右摇摆,细而快,好似虾游之状的脉象。其表现为严重心律不齐,脉率快至每分钟160次以上,脉位表浅而无力,并反复隐没,血压有时甚至降为0。常见于低血钾症、冠心病、房室传导阻滞、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心肌炎等病症。

釜沸脉,如锅中水沸,绝而无根,时出时灭,是一种来时极快,有出无入的脉象。其表现为心率超过每分钟180次以上,常见于阳热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的低血钾等。

偃刀脉,是一种来势弦细而紧急,如同以手摸刀刃之口的脉象。常可见于肾性高血压等动脉硬化症病人的脉中。

总结以上诸脉,会发现真脏脉的特点是无胃、无神、无根,为病邪深重,元气衰竭,胃气已败的征象,是在疾病危重期出现的脉象。由此便知,正常的脉象,一定有三个特点:有胃、有神、有根。

先说有胃:有胃气的脉象,从容、和缓、流利、节律一致。即使是病脉,无论浮沉迟数,但总体有徐缓、和合之象,便是有胃气。脉有胃气,则为平脉;脉少胃气,则为病变;脉无胃气,则属真脏脉,或为难治或不治之征象。因此,脉有无胃气对判断疾病凶吉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再说有神:有神的脉象有力、柔和、节律整齐。哪怕见弦实之脉,弦实之中仍带有柔和之象;哪怕见微弱之脉,微弱之中也有柔和,都叫有脉神,只不过有神旺、神疲的不同而已。同时,还得观其人面部、体态、声色有无精神,才能做出正确的结论。

最后说有根:三部脉沉取有力,或尺脉有力,沉取不绝,就是有根的脉象形态。若病中肾气犹存,先天之本未绝,尺脉沉取尚可见,便是有生机。但也有人沉取三部脉皆无,只是被憋致脉不出者,吃通脉汤等脉象即出,则也不能说无根。若脉浮大散乱、疾速,按之则无,才为无根之脉,是元气离散,病情危笃之象。其实有没有根,还得看前两项,有胃气,有神,则为有根。

1、《濒湖脉学》

李时珍《濒湖脉学》中对真脏脉的描述,有诗曰:

病脉既明,吉凶当别。经脉之外,又有真脉。

肝绝之脉,循刃责责。心绝之脉,转豆躁疾。

脾则雀啄,如屋之漏。如水之流,如杯之覆。

肺绝如毛,无根萧索,麻子动摇,浮波之合。

肾脉将绝,至如省客。来如弹石,去如解索。

命脉将绝,虾游鱼翔。至如涌泉,绝在膀胱。

真脉既形,胃已无气。参察色证,断之以臆。

其实李时珍的总结源于《素问·玉机真藏论》。其文说:“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真心脉至,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泽,毛折乃死;真肺脉至,大而虚,如以毛羽中人肤,色白赤不泽,毛折乃死;真肾脉至,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色黑黄不泽,毛折乃死;真脾脉至,弱而乍数乍疏,色黄青不泽,毛折乃死。诸真藏脉见者,皆死不治也。”

首先,肝绝之脉,“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这个像先前说的“偃刀脉”。仿佛手摸刀刃,细、硬;又像指按琴弦,细紧如将断绝之象。同时脸色青白没有光泽,青,为肝病象,白,为金克木象。毛折乃死,指全无生发之力,必死。

心绝之脉,“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就是“转豆躁急”。同时脸色赤黑没有光泽,赤,是心病本象;黑,是肾水上泛,水克火,无生机,死。

肺绝之脉,“大而虚”,即李时珍所言“肺脉如毛,无根萧索”,毛就是虚浮,到处飞散,就是无根的样子;又像是“麻子动摇,浮波之合”,不知大家在河滩上看过细细密密的虫子飞过没有,一会儿聚一会儿散,就是浮波之合。色白,是肺病本象;赤,是火熔金象,死。

肾绝之脉,“搏而绝”,即李时珍所言“肾脉将绝,至如省客,来如弹石,去如解索”。什么叫省客,就是像家里要来一个气势极大的客人,让你的心情来如弹石,特紧张、特忐忑。等他一走,心情一下子去如解索,哗啦一下就散掉了,即来时硬且沉闷,去时散乱迅疾。色黑,是本病象;色黄,是土克水。

脾绝之脉,“弱而乍数乍疏”,即李时珍所言“脾则雀啄,如屋之漏”。尤其是右手关脉出现这样的象,就叫脾则雀啄。色黄,是脾病本色,色青,是木克土。

注意:我们所说的真脏脉,在医院住院部里把出来的脉不太算数,因为上了西药后,脉象会出现变化。曲老师书中记载,有一次去住院部为一个朋友的母亲把脉,脉象很乱,雀啄和虾游全有,这时候若太认真了也不行,因为医院毕竟上了别的药,脉象是不太靠谱的。所以按照她的心慌气喘辨证后,上了麻杏石甘汤,第二天西医见到后,惊讶地发现一个要死的老太太又活过来了。

脉象,晋代王叔和《脉经》细分为二十四脉,明代李时珍《濒湖脉学》增为二十七脉,明代李中梓《诊家正眼》加了一个疾脉,增为二十八脉。曲黎敏老师说,若让她现在加,还应该加上车祸脉、手术脉、鬼祟脉等。脉象一般分为浮、沉、迟、数四大类。健康人脉象应为一呼一吸跳四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比如李时珍在《濒湖脉学》里讲了散脉,其体状诗是:“散似杨花散漫飞,去来无定至难齐,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不必医。”即散脉跟先兆流产有关。如果孕妇散脉出现在尺脉上,意味着这个女人要流产了。作为医生,该不该告诉病人呢?西医一般一见B超就会直接告诉病人:无胎心、胚芽没发育,做了吧。这样会让孕妇的内心顿感悲伤和荒凉。中医把到这样的脉一般会说,回去好好静养吧,保持安静,不要生气,不要劳作。病人若说:“您还是给我开点药吧。”中医可说:“不用,孕妇别乱服药,稳定后再开吧。”但一定要告知,胎儿在三个月前,如果自身状态不好,还是可能选择自动走掉,所以头三个月至关重要。这点说清楚了,胎停育流产后就不会太伤心。

散脉相类诗:“散脉无拘散漫然,濡来浮细水中绵,浮而迟大为虚脉,芤脉中空有两边。”这是在说和散脉相类似的脉象,比如濡脉浮细如在水中,虚脉浮而迟大,大出血后的芤脉就像按大葱,里面是空的,两边有痕迹。

散脉主病诗:“左寸怔忡右寸汗,溢饮左关应散,右关散肿,散居两尺魂应断。”散脉若在左寸,主心悸怔忡;在右寸,主虚汗。散脉在左关主溢饮,在右关主浮肿,散脉在两尺脉主断魂。但这里李时珍并没有说脉象之浮、中、沉,比如是浮取左寸,还是中取左寸,还是沉取。这些如果精进了,就更好了。

2、中工乱经

关于把脉,有两个问题要理解:

一是现如今,大家都是亚健康,要想把出一个正常的脉,很难。不知何为好,自然不知何为坏。有人会说,小孩应该是好脉吧?但是小孩毕竟是儿童脉,小孩子的脉偏数,且因为身体处于无漏境的状态,所以下焦不动。天安门前负责升旗的战士们,身体好、单纯,应该是好脉吧?但谁知他们心中有没有焦苦,也不好说。我们活了这么久,临死前的脑子里肯定都是乱码,我们的脉也是乱码。所以,脉象也是我们的人生,会把脉者一定能把出我们所有人生的心酸。

二是每个医生对脉象的理解不同,把出来的脉也不一样,这也是被西医诟病的中医没有标准化和可重复性的问题。比如你头疼看了10个中医大夫,也看了10个西医大夫。这10个西医大夫最后给你开的药有9个几乎都是止痛片,说明西医所谓的可重复性是存在的。剩下的那一个大夫可能看出来你有抑郁的问题,判定是你在幻想你的骨头在刺啦刺啦地被锯,他要么对你进行抚慰,要么开了纾解抑郁的药。而10个中医大夫开的药就有趣了,如果这10个医生都会把脉,你可能会得到10个不同的方子,比如有人认为你是因为湿气重而头疼,有人认为你是因为血虚而头疼……其中肯定只有一个方子是最对你症状的,所以你会称这个中医是神医。关键现在神医不多,何况大多数中医都不会把脉了,中医院校也没有人教把脉了,只是热火朝天地教中药,于是,可怜的病人就可能得到10个很相似的方子,但基本是西医思路,就是清凉镇痛的中药而已。如此这般,就是“中工乱经”,就是庸医乱开药,更乱了脏腑经络,还不如去吃西药!

中医,真的没有标准化的东西吗?有,《黄帝内经》就是医理的标准化,《伤寒论》就是医术的标准化和可重复性,《难经》就是脉法的标准化,《神农本草》就是药性归经的标准化,所以,它们是四大经典!中医之所以现在被很多人不信任、不尊重,其实是跟自己的不精进有关的!一个正派、严肃、朴实、精进的人,是不会不被人尊重的!

有人会说:脉法这么好,怎么学啊?要想学习脉法,首先要熟读《黄帝内经》《难经》《濒湖脉学》等,但光学习脉法,只是学了一种看人性的方法。要想会看病,还得学习《伤寒论》。把脉法和方剂结合起来,才有大的乐趣。另外,还得勤学苦练,给上千人把过脉了,才有感觉,才能一上手就知这人饿了,或是失恋了,或是生气了,或是刚刚做了人流……把脉法和方剂结合起来,才有大的乐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