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文/琴子 煮字聊心 昨天
今天爬九华山,就是李白那个“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九华山。
诗的题目叫做《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题目很长,诗不长,绝句,虽然有8句。不知道从九江到底能不能望得见九华峰。
但是按照目前地理位置来说,应该是望不见的。虽说都是长江边上,但是相隔一两百公里呢。所以,诗人有个遥望,而这个遥望很有可能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写法。在遥远的地方从心里已经望见。
但今天我们不是遥望,而是早上5点起床,6点出发带着一个55座的超级豪华旅游大巴从宁城直奔池州。高速一路的风景很好,正是梅雨季节的安徽西南最美的时候,高速公路两旁时而起伏连绵的群山,时而沟渠纵横的河渠,一眼望去,都是绿色一片。
但我没心思欣赏,因为得像个真正的持证导游一样招呼着一车人的行程呀。在预算时,还竟然把最最重要的保险忘了买进去。
一路天气甚好,行至中途甚至有点点阳光洒进车窗,不知道是好久没见阳光的幻觉还是真得有阳光洒进来。让我欣慰了一会儿,因为根本就没有为大家准备雨衣。
到得青阳县,果然中国的天气预报是越来越准,下起了小雨,一会儿中雨,开始爬山的时候大雨。在花台索道的轿厢里,一边看着下面千丈深渊一边看着轿厢玻璃如敲窗般的雨点,便想着刚景区负责宣传的小伙子在发我的照片上那云海般的仙境花台,便觉得照片上7月20日8:18的水印是不是假的。
也好,和我同缆车的有我们的景区导游及景区负责宣传过来同行爬山拍照拍抖音的小伙子。于是,在大雨倾盆中,头发早就和雨水、汗水沾在一起,幸好有头巾,幸好polo是速干户外款。
下索道,是九华山花台景区传说中的最美高空栈道。此刻,我却只看到雾
和雨,石头和松树。一会儿冷得瑟瑟发抖,怀疑这竟然是个三伏天的季节,一会儿热得满头大汗,因为景区门口5块钱的纸片般的雨衣根本抵挡不了九华山花台的雨,但是却能抵挡汗水和热量从内蒸发,外散不出去。
这一次之所以选择花台路线我也很委屈。但也行吧,上次去的是天台,这次就花台吧。导游小戴也很屈,说他昨天带了一个团的客人,比我们晚来比我们早走,关键是那个团还只有5个人,最最关键的是那个团还不用爬山,直接烧香拜佛完事了,走人 。
我问,你们工资按团算还是按人数算,答曰,按团算,一个人也是这么多
钱,100个人也是这么多钱。末了,还回我一句,颇像抱怨,初级导游和中级导游及高级导游的价格也是一样的。
那你是哪个级别?因为都是一样呗,所以基本没人去考中级、高级什么的。那你也就是初级喽!对,我做导游做了12年,基本都在九华山,都是初级。那有人考中级高级么?有人呀!那考的人都去哪里啦?去了别的景区或别的城市。那你想去么?当然想去呀!可是九华山不是也挺好吗?
好吧,问到这里,我们基本就到最美高山栈道的顶端了,接下来是要选择爬山到索道上行站还是原地返回到索道上行站。像我这样的,不用想,直接奔着爬山到索道上行站的路而去。
和导游也就分开了。但是导游的话语我一边爬山一边想。12年初级导游,年龄应该是84-89之间,看样子应是上有老下有小家有焦虑妻的30+的男人。
并且我边走边得出结论,他一直在九华山出不去,就是和九华山的导游绩效
考核有关。果然世间规律都是惊人的相似,对于这样一个始终在二线的旅游 景区来说,对于一个想成长的导游来说 ,九华山的绩效的改革势必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