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7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一个人花言巧语、满脸堆笑,他身上的仁恐怕就很少了。
17.18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孔子说:“我讨厌用紫色颠覆了红色,讨厌用郑国的声乐扰乱雅乐,讨厌用伶牙俐齿颠覆国家。”
17.19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孔子说:“我不想说话了。”子贡说:“假如先生您不说话,那么我们这些学生还传述什么呢?”孔子说:“天又何尝说话呢?四季照常运行,万物照样生长。天又何曾说了什么话呢?”
知识点:
“天何言哉”,儒学精神的根底由此可见——入世情怀、主动承担、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17.20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孺悲想见孔子,孔子托辞以有病为由不见。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便取来瑟边弹边唱,故意让他们听到。
17.21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宰我问:“为父母服丧三年,时间太长了。君子三年不习礼,礼必然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就会废掉。陈谷子吃完,新谷子登场,钻燧取火的木头轮过了一遍,满一年就可以了。”孔子说:“那么,你吃大米饭,穿起锦缎衣,心安吗?”宰我说:“我心安。”
孔子说:“你既然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君子有丧事在身,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闲居也不觉得舒服,所以不那样做。现在你既然觉得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宰我出去后,孔子说:“宰予真是不仁啊!子女生下来,到三岁后才能脱离父母的怀抱。服丧三年,这是天下通行的丧礼。宰子对他的父母难道没有三年的爱恋之情吗?”
-----如何理解守丧的?生活的地方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吗?
守丧三年的习俗,在目前的城市生活中已经非常少见,但是守丧的精神,已经深深植根于心,守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守丧是后代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感谢。孔子认为我们出生三年以后,才能脱离父母的怀抱,所以父母去世守孝三年,是对幼年期父母悉心照顾的回报,完全是一报还一报。
2.守丧是对儒家伦理纲常的一种强化。孝道在儒家文化当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不孝就是不仁。
3.守丧是为了更好的规划未来。在传统社会中,长辈是家族的顶梁柱,长辈去世意味着家族权力的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