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摄,“轻”记录,玩器材
——我的时光写真观念
当我刚刚开始玩相机的时候,某前辈(曾经很敬仰的广告行业资深、也是我在某时某地的领导,此人精通手绘、设计及拍摄等各种大小技能),很认真、很严肃地告诫:相机拿在手里,一定要避免胡乱“扫射”,也不要未经思考就随意地按下快门。因为那样会“生产”出很多“废片”。而快速而无意识地拍摄大量“废片”,是会阻碍记忆、且破坏事情的条理性哦!
这个观点对我影响很大。至今犹记得当年刚开始发烧、经常热情万丈地手持或国产、或德产、或日产的胶片机,在包括但不限于太阳下、风雨中、故乡他乡、当下远方等各种情境下,认真拍摄的场景。我认真地践行着前辈的叮嘱,绝不轻易按下快门,能上三脚架一定上架,手里除了快门线,一定有个小本子和一支笔,每按下一次快门,都要认真记录此刻心情、感受、按快门动机、光圈、快门等细节。拍完之后,为防止胶卷放长了会过期、会偏色、会自己慢慢曝光等问题,拍好了一定第一时间拿去冲洗。好在当时的柯达和富士冲洗店密布大街小巷,简直是“多过米铺和银行”,照片冲洗极为方便。一卷两卷冲洗完,我会按照顺序把每张照片贴在墙上,对照自己的小笔记本,一边回味当时的拍摄动机和感想,一边通过光圈、快门的数据组合,寻找成像与自己当时大脑里的“画面预想”到底有没有差异、如果有的话,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接下来再拍摄的话,应该怎么改进……
对,我这个骨灰级“器材”玩家,就是这么过来的。以至于回味从前的时候,面对眼前防潮箱里满坑满谷的相机和镜头,简直不敢相信,我这个器材党,居然还曾经那么认真、那么执着地拍过片——没办法,人么,总是会变的,对吧?
如是这般,认认真真地拍了两年多近三年,进步还是有的,至少,能拍出自己觉得还行、周围也有人不断点赞的“作品”。心里上的满足感也是有的,时间长了,甚至有了些自得感。直到有天,正和一帮家伙高谈阔论,就着看片会的时机,炫耀自己那点自以为是的“观念、技法和心得”的时候,一位在圈子里颇受尊重的前辈可能是看不惯我那张狂的模样,忽然问了我两个问题:
1、你准备靠“拍片”恰饭么?如果是,你就不能总想着表达自己的观念,而应该迎合市场和客户的要求;如果不是,你满世界乱跑到处记录别人的世界,却唯独在镜头前遗漏了自己的生活,那你拍的东西,有什么“观念”?
2、看了你的那些走遍西藏四川云南贵州后拍下的“大片”,到底与其他人拍的同场景片子有什么不同?就算拍得再漂亮,这样的“糖水大片”能赢过王建军、姜平、朱恩光等等前辈大师吗?如果你不能赢过他们,或者至少拍得和他们不一样,只能和自己周围的那些个兄弟损友、阿狗阿猫拍的东西打个平手,那你走遍千山万水拍“糖水大片”的意义何在?
虽然当时前辈的尖锐和直接狠狠地刺伤了我的自尊心,但是,他提出的问题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在冷静下来后开始认真地思考那些有关自己在“相机和拍摄”方面的“观念留存”、“意义凸显”等问题。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当时我自己也并不是那么很轻易接受:
1、我喜欢拍片,偶尔也能拍出点被人点赞的“好片子”,但是,我从没有想过、也没有足够的兴趣和动力成为专业摄影师,靠拍片“恰饭”——毕竟,我有一份已经努力了上十年、收入丰厚、看上去也算是前程远大的全职工作,而且,按照我当时的年龄和教育背景,摄影这碗饭,估计吃不了,更不太可能变成安塞尔·亚当斯、亨利·布勒松或罗伯特·弗兰克;
2、与其说我喜欢拍片,不如说我喜欢“按快门”;与其说我喜欢按快门,不如说我喜欢“听个响儿”;与其说我喜欢听快门击发时的“响儿”,不如说我更喜欢玩相机、而且是以“器材抚摸党”的身份玩相机,也就是一边抚摸玩赏各种不同的相机和镜头,一边极度沉溺于抚摸党们最喜欢强调的“丝般顺滑”、“工艺之美”、“心动感觉”、“德味充沛”等情绪里的那种人;
3、我是借着“拍片”的名义,走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他乡,但是,人终归是要回归心灵的故园的。走得越远、看得越多,越发眷恋自己工作与生活的地方,那才是值得我精耕细作的一亩三分地,也是我情感的依托与意义的归宿,更是我的镜头应该始终指向、影像应该始终留驻的地方呵。一位我已经忘记名字的“前辈大师”不是说过:就在以我们工作或生活的地方为圆心,方圆三公里内,已经有足够多的题材让我们拍出好片子。只要我没有狂妄到非要拍出惊世骇俗、流芳千古的所谓“神作”,然后将注意力聚焦于自己的现实工作和生活,认真玩味仔细发现,真的是可以拍出很多有意思的、足以让自己回味悠长的“私房隽永之作”的。
想通了想明了,看清了看透了,事情其实也就变得简单,那些近乎于“包袱”的白日梦,也就顺理成章地放下了;但有些事情,肯定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比如,玩相机玩摄影的方式。
我还是持续不断地买入心水的相机和镜头,照样热衷做个执着且安心的“抚摸党”。当自己放下了非要用某种器材拍出惊世骇俗的“大片”的包袱,也就没有了那种莫名的内疚感。每当夜深人静,拿出那些凝聚了人类智慧与工艺的相机或是镜头,抚摸、保养、击发听响儿,在人与“器”的静默交流中,感受“器”给人带来的温度和滋养。若是还能顺带着从网上搜集与之相关的知识和轶事,那就更是玩得兴趣盎然不亦乐乎。人生实苦,有个机会找些乐子,让自己在苍凉苦海中翻起些许浪花,有啥子不可以的呢?
家里的器材越来越多,自然少不了那些又大、又重、又贵的“顶级器材”。但是,随着自己对拍片、对影像观念认知的变化,我越来越偏爱“抚摸顶级器材,使用便携相机”。使用的方法简单而又粗暴,上班也好出差也罢,我习惯性地随手抄起一台已经上好胶卷的便携相机(单反也行,旁轴更好)塞进背包,然后扔进去两个胶卷,没有沉重负担,没有“出片”压力,轻轻松松出门去,高高兴兴按快门,认认真真过生活,仔仔细细留瞬间——我管它叫“轻记录”,用轻松愉悦的方式,记录属于我的生活,记录属于我的瞬间,有时和朋友们一同分享,有时也会放到网上去“炫耀”。用这个方法,告诉世界我来过、我努力过,我认真地活过!
在工作之余,日常摄、轻记录、玩器材,我的时间和生命,就是这样慢慢流逝了,也就是这样慢慢地留下来了,这样,其实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