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聊过沟通模式,今天我们来聊聊交流模式。
I信息
(What)
交流模式和沟通模式不同,它不是指我们习惯的表达方式,而是指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过程和独特性。
交流模式包含五个部分:
1、沟通双方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发出者。
2、沟通的信息,可以是经过编码的语言信息,也可以是没有经过编码的非语言信息,比如表情、手势、姿势与声调等。
3、沟通中有三种干扰因素,外在环境干扰,比如:沟通的房间很嘈杂;沟通者的生理干扰,比如:沟通者今天很疲劳;沟通者的心理干扰,比如:沟通者当下的情绪不太好。
4、沟通双方的背景,沟通背景包括生活经历、当下所处的状况、认知程度、三观等。
5、沟通渠道,也称为沟通方式,比如:语言、书信……。
(Why)
一个简单的沟通或者互动包含了5个部分,忽略其中的任何一个部分,都可能导致沟通无法顺利进行,甚至发生误会,让沟通体验和双方的关系都变得很糟糕,双方的需求就更加无法保障了。
(How)
所以,我们在准备沟通前,要根据交流模式的5部分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尽力保证沟通的相对顺畅。
1、选择双方都接受的沟通方式。
2、尽力选择双方身体舒适的时机。
3、尽力选择双方情绪良好的时机。
4、尽力保证双方都有充足的沟通时间。
5、沟通前尽量的做到知己知彼。
6、在沟通中认真的倾听对方,给予对方充分的关注,帮助自己解读好对方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
(Where)
了解交流模式,做好交流准备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进行每一次沟通时都需要去做的功课,越是重要的沟通,就越能体现它的意义、价值和必要性。
不论我们的沟通对象是谁,有意识的去运用它,都会让我们的沟通能力和沟通结果向前迈进一步。
如果我们在沟通结束后,能够对沟通的过程进行复盘,去看看交流模式的哪一部分被我们忽略了,或者还可以进行再调整,那么下一次的沟通我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举个例子,看看在沟通的过程中,交流模式中的哪些部分常常被我们忽略?
A1信息
上周三中午,我在厨房做饭时,看到儿子一直坐在沙发上吃零食、看手机,就是不写作业,我很不满意。我大声提醒他把手机放下,他很生气地说我吼他。
我回顾了一下当时的情景,我在厨房里做饭,抽烟机的声音很大,他距离我有一点远,我必须提高嗓音来保证他能听见我说话。
在这次沟通中,我忽略了沟通的三大干扰因素:环境干扰——厨房很吵;生理干扰——他听了三节课很累想放松;心理干扰——我们之间曾经的沟通习惯可能带来的误解。我还忽略了沟通方式,也许走到他身边提醒他会更合适一些。
A1+信息
在之后遇到类似需要提醒他放下手机的情形时,我都是这样做的:
1、走到他身边,与他面对面交流,以便保持正常的说话音量。
2、在我自己不忙碌、不着急的时提醒他,保证自己身心舒畅,不焦躁。
3、根据他的学习情况来决定我的提醒内容(该写作业了或者该休息了),照顾到他的健康和情绪。
4、孩子大了需要给到他一定的掌控空间,我只负责提醒和建议,由他自己来决定下一步的安排。
5、如果可能,我会开始自己的书写和阅读工作,用身体语言去示范。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这样的方式我尝试过很多次,屡试不爽。
越是简单的事情,我们对交流模式稍加关注和实践,就会发现效果越好。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够给您带来一点点收获与价值,谢谢!